[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鋁制全框式后副車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4559.5 | 申請日: | 2020-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67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袁家駿;蔣超;韓磊;朱建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麥格納衛藍新能源汽車技術(鎮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B62D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楊軍 |
| 地址: | 212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鋁制 全框式后副 車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鋁制全框式后副車架,包括左縱梁、右縱梁、前橫梁、中橫梁、后橫梁,左縱梁、前橫梁、右縱梁、后橫梁依次連接并構成一矩形框架結構,前橫梁與后橫梁之間設置有中橫梁,中橫梁左右兩端分別與左縱梁、右縱梁連接,左縱梁的前后端分別焊接有左前套管、左后套管,右縱梁的前后端分別焊接有右前套管、右后套管,前橫梁上焊接有前懸置支架,后橫梁上左、右兩側分別焊接有左后懸置支架、右后懸置支架,左縱梁、右縱梁均為鋁鑄件,前橫梁、中橫梁、后橫梁均為鋁制擠壓型材;本發明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自身質量,增加整車續航里程,且零件少,生產效率高,避免了傳統后副車架所存在的工序多、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鋁制全框式后副車架。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新能源純電、混動車型通常使用鋼制全框式后副車架。新能源車型為保證續航里程及電池容量,整車整備質量相較于傳統燃油車重。因整備質量重導致的載荷增加,相較于傳統燃油車,鋼制副車架承載載荷更大,質量更重,且會影響整車質量目標的達成,減小整車續航里程,造成整車品質的降低及顧客抱怨。這就要求底盤懸架零件具有良好的輕量化設計,尤其是副車架需嚴格控制其質量。目前鋼制全框式副車架基本為沖焊零件,具有沖壓零件多、焊接工序多、質量重的缺點,此外各個安裝點均為沖壓、焊接結構,尺寸精度不易控制,易產生緊固件力矩損失,襯套安裝位異響等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車輛的節能減排要求,電動車越來越多,電動車電機總成通常需要放置在副車架上,副車架上除了承載電機總成,還需要安控制臂、懸架連桿等穩定桿等零件,該副車架需要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來承載以上零件。現有副車架中經常設計成前后兩根橫梁上下片、左右兩根縱梁上下片總共主要八片沖壓件焊接在一起。該設計存在工序多、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低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型鋁制全框式后副車架,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自身質量,增加整車續航里程,且零件少,生產效率高,避免了傳統后副車架所存在的工序多、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新型鋁制全框式后副車架,包括左縱梁1、右縱梁2、前橫梁3、中橫梁5、后橫梁6,所述左縱梁1、前橫梁3、右縱梁2、后橫梁6依次連接并構成一矩形框架結構,所述前橫梁3與后橫梁6之間設置有中橫梁5,所述中橫梁5與前橫梁3、后橫梁6分別平行布置,所述中橫梁5左右兩端分別與左縱梁1、右縱梁2連接,所述左縱梁1的前后端分別焊接有左前套管9、左后套管10,所述右縱梁2的前后端分別焊接有右前套管11、右后套管12,所述左前套管9、左后套管10、右前套管11、右后套管12均為豎直布置的套管狀,且分布于矩形框架的四角處,所述前橫梁3上焊接有前懸置支架4,所述后橫梁6上焊接有左后懸置支架8、右后懸置支架7,所述左后懸置支架8、右后懸置支架7分別設于后橫梁6的左、右兩側,所述左縱梁1、右縱梁2均為鋁鑄件,所述前橫梁3、中橫梁5、后橫梁6均為鋁制擠壓型材,所述左縱梁1、右縱梁2、前橫梁3、中橫梁5、后橫梁6焊接為一體。
進一步地,所述前懸置支架4為臥式的套管狀,所述前橫梁3中部挖設有凹槽,所述前懸置支架4焊接于凹槽內,并與前橫梁3連接為一體式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左后懸置支架8、右后懸置支架7均呈H形結構,所述左后懸置支架8與右后懸置支架7左右對稱式焊接于后橫梁6上,所述左后懸置支架8、右后懸置支架7頂部均開設有安裝孔。
進一步地,所述前懸置支架4采用鋁制鈑金件折彎沖壓而成,所述左后懸置支架8、右后懸置支架7分別采用鋁制鈑金件。
進一步地,所述左縱梁1、右縱梁2均為鋁制的低壓鑄造件。
進一步地,所述左縱梁1的下方設有左縱梁下連接梁13,所述右縱梁2的下方設有右縱梁下連接梁14,所述左縱梁下連接梁13焊接在左縱梁1與后橫梁6之間,所述右縱梁下連接梁14焊接在右縱梁2與后橫梁6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麥格納衛藍新能源汽車技術(鎮江)有限公司,未經麥格納衛藍新能源汽車技術(鎮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455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