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51745.3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11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斯佩(新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5/075 | 分類號: | H01L25/075;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廣東靈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陶品德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紹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微型 發光二極管 導電 功能 纖維 材料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包括八面柱體狀的纖維基體和圓柱狀的加強芯,纖維基體設有中心通孔,纖維基體的八個側面上均開設有元件容置槽,元件容置槽設有多組安裝部,每組安裝部均包括兩個銀漿容置槽,銀漿容置槽的底部設有與中心通孔連通的徑向通孔,加強芯的表面附著有石墨烯導電層,銀漿容置槽和徑向通孔內均灌裝有導電銀漿,導電銀漿與石墨烯導電層電連接,安裝部連接有微型發光二極管,微型發光二極管與兩個銀漿容置槽內的導電銀漿電連接,微型發光二極管設有鐵磁性沉積層;本發明能夠避免紡織過程中損壞微型發光二極管,無需對發光纖維進行方向控制,大大提高發光纖維的紡織工藝性,發光纖維尺寸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柔性顯示技術以及可穿戴顯示技術逐步顯現出其在應用領域的優越性,而可發光纖維作為可穿戴柔性顯示材料的中間形態,其柔性化和易紡織性直接決定了可穿戴顯示產品的品質及生產成本。
目前,發光纖維大多為平面結構,且由于采用的是常規LED元件,導致發光纖維尺寸比較大,平面結構也導致發光纖維在紡織過程中需要定向,使得發光纖維的紡織工藝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點,提供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包括八面柱體狀的纖維基體和圓柱狀的加強芯,所述纖維基體設有中心通孔,所述纖維基體的八個側面上均開設有元件容置槽,所述元件容置槽沿纖維基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元件容置槽的底部沿其長度方向間隔開設有多組安裝部,每組所述安裝部均包括兩個并排的銀漿容置槽,所述銀漿容置槽的底部設有與中心通孔連通的徑向通孔,兩個所述銀漿容置槽的徑向通孔相互錯開設置,所述加強芯的表面沿周向間隔附著有石墨烯導電層,所述石墨烯導電層沿加強芯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強芯插入纖維基體的中心通孔內,所述銀漿容置槽和徑向通孔內均灌裝有導電銀漿,兩個所述徑向通孔內的導電銀漿分別與兩個相鄰的石墨烯導電層電連接,每組所述安裝部均連接有微型發光二極管,所述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兩個引腳分別與兩個銀漿容置槽內的導電銀漿電連接,所述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兩個引腳之間設有一層鐵磁性沉積層。
其中,所述元件容置槽的側面為傾斜面,且所述元件容置槽的開口寬度大于其底部寬度。
其中,所述加強芯為空心結構。
其中,所述纖維基體為聚酰胺材料制成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設置八面柱體狀的纖維基體,并在纖維基體的中心通孔內插入表面上附著有石墨烯導電層的加強芯,以及在纖維基體的八個側面上均開設元件容置槽,利用銀漿容置槽和徑向通孔內的導電銀漿將微型發光二極管埋設于元件容置槽內,避免紡織過程中損壞微型發光二極管,如此使得紡織過程中不需要對發光纖維進行方向控制,大大提高發光纖維的紡織工藝性,且減小發光纖維的尺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I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隱藏纖維基體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II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纖維基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III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管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斯佩(新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斯佩(新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174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不銹鋼套倒角下料裝置
- 下一篇:一種抗菌材料及其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