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51745.3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11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斯佩(新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5/075 | 分類號: | H01L25/075;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廣東靈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陶品德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紹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微型 發光二極管 導電 功能 纖維 材料 生產 方法 | ||
1.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表面上附著好石墨烯導電層(3)的加強芯(2)插入纖維基體(1)的中心通孔(11)內,隨后向纖維基體(1)上的各個銀漿容置槽(131)以及各個徑向通孔(132)內灌裝高溫導電銀漿(4)并刮平、干燥后,將纖維基體(1)埋入放置有微型發光二極管(5)的外界元件盤內,然后使石墨烯導電層(3)通電產生磁場,此時在磁場作用下,微型發光二極管(5)被吸附入元件容置槽(12)內排列,然后對纖維基體(1)進行加熱,使得銀漿容置槽(131)和徑向通孔(132)內的導電銀漿(4)經過液化、固化過程后,此時兩個引腳對應安裝部(13)的兩個銀漿容置槽(131)對應的微型發光二極管(5)將被粘貼固定,完成后石墨烯導電層(3)斷電,此時兩個引腳沒有與安裝部(13)的兩個銀漿容置槽(131)對應的微型發光二極管(5)將脫落,不會被吸附,如此便完成微型發光二極管(5)與纖維基體(1)的定點結合固定,從而制作出易紡織發光纖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纖維材料包括:包括八面柱體狀的纖維基體(1)和圓柱狀的加強芯(2),所述纖維基體(1)設有中心通孔(11),所述纖維基體(1)的八個側面上均開設有元件容置槽(12),所述元件容置槽(12)沿纖維基體(1)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元件容置槽(12)的底部沿其長度方向間隔開設有多組安裝部(13),每組所述安裝部(13)均包括兩個并排的銀漿容置槽(131),所述銀漿容置槽(131)的底部設有與中心通孔(11)連通的徑向通孔(132),兩個所述銀漿容置槽(131)的徑向通孔(132)相互錯開設置,所述加強芯(2)的表面沿周向間隔附著有石墨烯導電層(3),所述石墨烯導電層(3)沿加強芯(2)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強芯(2)插入纖維基體(1)的中心通孔(11)內,所述銀漿容置槽(131)和徑向通孔(132)內均灌裝有導電銀漿(4),兩個所述徑向通孔(132)內的導電銀漿(4)分別與兩個相鄰的石墨烯導電層(3)電連接,每組所述安裝部(13)均連接有微型發光二極管(5),所述微型發光二極管(5)的兩個引腳分別與兩個銀漿容置槽(131)內的導電銀漿(4)電連接,所述微型發光二極管(5)的兩個引腳之間設有一層鐵磁性沉積層(51);
所述元件容置槽(12)的側面為傾斜面,且所述元件容置槽(12)的開口寬度大于其底部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芯(2)為空心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微型發光二極管的光導電功能纖維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基體(1)為聚酰胺材料制成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斯佩(新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斯佩(新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174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不銹鋼套倒角下料裝置
- 下一篇:一種抗菌材料及其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