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炎熱氣候下基于BIM的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施工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010147308.4 | 申請日: | 2020-03-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83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發明(設計)人: | 郭強;王帥;史皓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陳婷婷 |
地址: | 250014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炎熱 氣候 基于 bim 高層 超厚大 體積 混凝土 一次性 澆筑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炎熱氣候下基于BIM的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施工方法,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該方法通過BIM技術建立工程可視化模型,通過模型仿真模擬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減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摻量,從而減少產生的水化熱,減少溫度裂縫的產生;采用溜槽法進行一次性澆筑;優化施工組織,保證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連續供應,減少冷縫的產生;采用覆水法進行混凝土養護,并降低混凝土出機溫度及入模溫度,控制澆筑過程的溫升。本發明適用于炎熱條件下各種建筑形式的超厚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能夠有效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炎熱氣候下基于BIM的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超高層建筑發展的中心之一。超高層建筑作為現代經濟社會建筑業發展的一大主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標志?;A筏板作為超高層中重要的荷載傳遞路徑,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其強度、剛度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超高層設計中,基礎筏板的混凝土體量越來越大,強度等級越來越高。傳統的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施工工期長、程序復雜,并且在炎熱氣候條件下施工質量難以控制。另外由于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方量多,施工組織受各方面因素限制,現場施工很難達到最優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炎熱氣候下基于BIM的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施工方法,適用于炎熱條件下各種建筑形式的超厚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能夠有效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炎熱氣候下基于BIM的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通過BIM技術建立工程可視化模型,通過模型仿真模擬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對不合理、不經濟處進行優化,以求達到最優施工效果;
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減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摻量,從而減少產生的水化熱,使溫度易于控制,減少溫度裂縫的產生;
采用溜槽法進行一次性澆筑,施工速度快,大大節省工期及工程成本;
優化施工組織,保證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連續供應,減少冷縫的產生;
采用覆水法進行混凝土養護,減少內外溫差,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機溫度及入模溫度,控制澆筑過程的溫升。
通過控制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施工從設計到澆筑完成并養護的各個環節,嚴格控制各環節中影響溫度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控制溫度變形裂縫。
本放法利用BIM技術建立工程可視化模型,仿真模擬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全過程,制定施工模擬步驟,合理安排各項工序,使施工達到最優化;
同時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滿足混凝土強度、整體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下,盡可能降低粉煤灰用量,降低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水化熱;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拌和溫度,在混凝土運輸及澆筑過程中采取降溫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攪拌出機溫度及入模溫度;綜合采用溜槽、汽車泵、混凝土傳輸機等設備一次性澆筑混凝土;采取蓄水養護措施,能達到保溫隔熱的效果,減少基礎筏板與周邊環境的熱交換。最終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減少其內外溫差,控制溫度變形裂縫。
優選的,該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BIM可視化模擬,在施工前期展開施工策劃,利用BIM技術建立工程可視化模型,仿真模擬超高層超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全過程,通過不同條件的模擬,選擇最優化施工組織;
2)、通過比較不同條件下的模擬,確定最佳方案,包括混凝土澆筑方案和施工組織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30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