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010147151.5 | 申請日: | 2020-03-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01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發明(設計)人: | 王占中;褚瑞娟;殷俊杰;顧名祥;王曉超;王佳宏;張銘航;蔣婷;楊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G06K9/62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學文 |
地址: | 130010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綜合 交通運輸 系統 評價 方法 | ||
1.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的步驟如下:
步驟1:分析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網絡結構、布局、交通特性以及運輸通道
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分析指標主要包括:運輸網絡規模總量、網絡結構與布局、交通特性指標、運輸通道等,調研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數據,進行初步的數據處理,完成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基本特征分析;
步驟2:分析和計算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協同性
通過構建協同性評價層次,確定協同性評價對象,構建協同性評價指標體系,確定系統各自的綜合發展水平值,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與協調度判斷法,計算不同系統間的協調度,進行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協同性評價;
步驟3:評價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效率
分析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效率基本內涵,確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各指標的基準值,建立帶松弛變量的CRS-SBM超效率數據包絡模型,分別計算制度效率、技術效率、運作效率以及總效率值,多層次分析和評價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效率;
步驟4:評價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服務水平
分析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服務基本內涵和影響因素,建立服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各指標的基準值,分析各投入產出指標相關性,運用CRS-SBM數據包絡分析模型計算服務水平效率值,分析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服務水平投入冗余與產出不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構建三個協同性評價層次具體為綜合運輸系統與由多個其他系統組成的外部大環境協同性、各運輸方式子系統之間協同性和各個子系統內部協同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確定系統各自的綜合發展水平值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對得到的原始數據采用Z-score法進行標準化處理;
步驟2:用因子分析法分別對各系統的標準化數據降維,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方差的累計貢獻率超過85%的主成分;
步驟3:得到其因子載荷矩陣,通過計算變量來求得主成分載荷矩陣;
步驟4:主成分載荷矩陣即各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代入標準化后的指標體系得到各系統的各主成分;
步驟5:用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值除以所提取主成分的總的特征值之和,即得到該主成分的權重,對各系統的各主成分值進行加權平均,綜合主成分值即對系統綜合發展水平的量化描述。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計算不同系統間的協調度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設Si、Sj分別為兩個系統,將系統Si的綜合主成分值作為因變量,將系統Sj的綜合主成分值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二者之間的擬合方程,進而計算出預測值,即為系統Si對系統Sj的協調值;
步驟2:計算n個系統之間的靜態協調度和相互協調發展動態程度的動態協調度;
步驟3:確定協調等級,協調等級是把協調度的[0,1]范圍劃分成若干連續區間,每一區間代表一個協調等級,每一個區間代表一種協調狀態,形成連續的協調等級階梯,該等級對應的即系統間的協同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綜合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將評價層次分為三個層面:體現經濟發展程度、交通運輸體系結構、政策合理水平的制度效率;體現基礎設施配置規模、運輸工具技術水平、便攜性與舒適型的技術效率;體現運輸結構、社會及安全效益、經濟及環境效益的運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15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