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氫催化劑、制備方法及在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3552.3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12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林敏;國海光;孫兵;孫海霞;劉洋洋;安愛生;程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迅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3/62 | 分類號: | B01J23/62;B01J23/652;B01J23/60;C07C45/00;C07C49/40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銳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黃海霞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氫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苯酚 環己酮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氫催化劑,包括鋁氧化物以及均負載于所述鋁氧化物的鈀、第一助成分和第二助成分;以占所述鋁氧化物的質量百分比計,所述鈀的含量為0.2?1.0%,所述第一助成分中的第一助金屬元素的含量為1.0?3.0%,所述第二助成分中的第二助金屬元素的含量為0.2?0.6%。本發明的所述加氫催化劑中,包含堿土金屬的第一助金屬元素和包含ⅥB族金屬元素、ⅡB族金屬元素或ⅢA族金屬元素中的任意一種的第二助金屬元素分別負載于鋁氧化物,結合對各組分含量的調控,有利于活性中心的高度分散以及鈀、所述第一助金屬元素和所述第二助金屬元素之間能夠實現良好的協同效應,進而在應用于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反應中獲得良好的環己酮選擇性和苯酚轉化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催化領域,尤其涉及加氫催化劑、制備方法及在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應用。
背景技術
環己酮是作為生產己內酰胺和己二酸的重要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有機溶劑。目前工業上通常采用的工藝包括環己烷氧化法、環己醇脫氫制環己酮或苯酚一步加氫制環己酮。而苯酚加氫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生產工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苯酚加氫制環己酮的催化劑,其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加氫活性,同時還要有較高的環己酮選擇性。
公開號為CN110563564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負載有鈀的三氧化二氯催化劑。該催化劑應用于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反應,以苯酚為原料,以環己酮為溶劑,明顯會造成產能的降低,且如果應用于工業上的苯酚加氫催化反應,出于產能方面的考慮,生成的部分環己酮需要經分離提純和冷卻后再與原料苯酚混合預熱,然后重新進入反應系統中。反復的提純和升降溫使能耗加大,反應系統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新型的應用于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加氫催化劑,以避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氫催化劑、所述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以及在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應用,以獲得良好的環己酮選擇性和苯酚轉化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加氫催化劑包括鋁氧化物以及均負載于所述鋁氧化物的鈀、第一助成分和第二助成分;,所述第一助成分包含第一助金屬元素,所述第二助成分包含第二助金屬元素,所述第一助金屬元素為堿土金屬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第二助金屬元素為ⅥB族金屬元素、ⅡB族金屬元素或ⅢA族金屬元素中的任意一種;以占所述鋁氧化物的質量百分比計,所述鈀的含量為0.2-1.0%,所述第一助金屬元素的含量為1.0-3.0%,所述第二助金屬元素的含量為0.2-0.6%。
本發明的所述加氫催化劑的有益效果在于:以鈀作為主金屬,包含堿土金屬的第一助成分和包含ⅥB族金屬元素、ⅡB族金屬元素或ⅢA族金屬元素中的任意一種的第二助成分分別負載于鋁氧化物,結合對各組分含量的調控,有利于活性中心的高度分散以及鈀、所述第一助金屬元素和所述第二助金屬元素之間能夠實現良好的協同效應,進而在應用于苯酚加氫制備環己酮的反應中獲得良好的環己酮選擇性和苯酚轉化率。
優選的,所述第一助金屬元素為鈣和鎂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第二助金屬元素為鋅、鎵和鉻中的任意一種。其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不同金屬組分之間的良好協同效應。
優選的,所述鋁氧化物呈顆粒狀,所述鋁氧化物的粒度為1.0-5.0毫米,比表面積為80-300平方米/克,平均孔徑為5-40納米。
所述的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S1:提供原始載體,在500-800℃下對所述原始載體進行3-8小時的焙燒后得到預處理原始載體,使用包括含鈀物質的浸漬液對所述預處理原始載體進行第一浸漬,以得到含鈀原始載體,所述原始載體包括鋁氧化物,所述含鈀物質中的鈀占所述原始載體的質量百分比為0.2%-1.0%;
S2:使用質量濃度為8-15%的無機堿溶液對所述含鈀原始載體進行沉淀,然后對得到的沉淀物進行洗滌和干燥,以得到前驅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迅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迅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355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水印的添加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設備
- 下一篇:全氟磺酸樹脂催化劑的再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