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軋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5303.X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64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8 |
| 發明(設計)人: | 汪創偉;李正榮;崔凱禹;熊雪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1/26 | 分類號: | B21B1/2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張小麗 |
| 地址: | 617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規格 軋鋼 軋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熱連軋鋼帶的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軋制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鋼帶表面質量和成材率的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軋制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鋼坯加熱后依次進行6道次粗軋、熱卷箱成卷、精軋、層流冷卻、卷取,得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所述精軋經過7個道次進行軋制,第1道次的軋制速度≥10m/s;第7道次的軋制速度≤15.5m/s;所述精軋的開軋溫度為1080℃~1150℃;終軋溫度為860℃~920℃。本發明軋制方法穩定性高,所得熱連軋鋼帶表面質量好,成材率可達95%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熱連軋鋼帶的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軋制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對能源的依存度也越來越高,節能和環保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目前發展面臨的兩大難題。研究表明,降低汽車重量能夠有效降低油耗以及排放,整車質量每下降10%,油耗下降6%~8%,排放下降4%~10%,輕量化已經成為汽車工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新材料的應用則被認為是實現汽車“減重”的關鍵。
汽車結構用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經酸洗后作為部分冷軋產品的理想替代產品,具有生產流程短、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降低產品成品的優點,尤其是近年來,高表面質量、高成形性酸洗板替代厚規格冷軋板已成為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但是,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開發和生產存在諸如:鋼帶尾部軋爛、表面氧化鐵皮壓入、麻坑、麻點、空洞、浪形、甚至軋廢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鋼帶表面質量和成材率的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軋制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軋制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鋼坯加熱后依次進行6道次粗軋、熱卷箱成卷、精軋、層流冷卻、卷取,得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所述精軋經過7個道次進行軋制,第1道次的軋制速度≥10m/s;第7道次的軋制速度≤15.5m/s;所述精軋的開軋溫度為1080℃~1150℃;終軋溫度為860℃~920℃。
進一步地,所述鋼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學成分組成:C≤0.12%,Si≤0.50%,Mn≤1.5%,Cr≤0.80%,Ti≤0.06%,Als≥0.010%,P≤0.015%,S≤0.010%,其余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進一步地,所述鋼坯的長度≤9.5m;鋼坯的加熱溫度為1240℃~1280℃。
進一步地,所述粗軋工序的奇數道次進行高壓除鱗,除鱗水水壓≥20MPa。
進一步地,所述粗軋后獲得34~38mm的中間坯。
進一步地,所述鋼坯經粗軋工序后進行高壓除鱗后進入熱卷箱成卷;所述除鱗水水壓≥20MPa。
進一步地,所述精軋采用七架熱連軋機組進行軋制,熱連軋機機架之間各活套的張力和套量值滿足如下要求:活套L1張力為6.0~7.0MPa,套量為9.0~10.0mm;活套L2張力為9.0~10.0MPa,套量為14.0~15.0mm;活套L3張力為11.0~12.0MPa,套量為12.0~13.0mm;活套L4張力為13.0~14.0MPa,套量為11.0~12.0mm;活套L5張力為14.0~15.0MPa,套量為8.0~9.0mm;活套L6張力為15.5~17.0MPa,套量為7.0~8.0mm;所述活套的起套角度為15°~25°。
進一步地,所述精軋機組的軋輥使用周期為20km~50km。
進一步地,所述極薄規格熱連軋鋼帶的厚度為1.0~1.8mm。
進一步地,所述層流冷卻采用稀疏冷卻模式,冷卻水上下集管開放比例分別為20%~50%和50%~80%。
進一步地,所述卷取的溫度為540~6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53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