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路面下水道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4913.8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63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明誠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5/04 | 分類號: | E03F5/0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飛 |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路面 下水道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路面下水道蓋,其結構包括管道深井、排水管、井蓋支座、減振井蓋、混凝土路面,本發明具有的效果:利用井蓋支座和減振井蓋組合形成的下水道圓蓋活動結構,能夠使車輛通過下水道圓蓋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和振動力消失,利用復位彈性能,能夠高效吸收車輛通過下水道圓蓋產生的壓力和振動力,并將壓力和振動力直接轉換為下水道圓蓋直線運動,從而提高下水道圓蓋的荷載能力,避免出現下水道圓蓋被壓碎及掀翻現象,從而徹底杜絕“城市黑洞”事故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路政設施領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種路面下水道蓋。
背景技術
下水道蓋,通常是用于遮蓋道路管道深井,防止人或者物體墜落,按材質可分為金屬蓋、高強度纖維水泥混凝土蓋、樹脂蓋等,一般采用圓形結構,在市區的路政方面,一般采用圓形結構,因為圓形的蓋體不易傾斜,能夠較好的保護好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但是路面行駛的車輛重量及軸距各不相同,下水道蓋反復承受通過不同車輛產生的壓力和在振動力,長久以往會降低下水道蓋的荷載能力,會出現下水道蓋被壓碎及掀翻現象,引起交通事故,不能徹底杜絕“城市黑洞”事故的發生,因此需要研制一種路面下水道蓋,以此來解決路面行駛的車輛重量及軸距各不相同,下水道蓋反復承受通過不同車輛產生的壓力和在振動力,長久以往會降低下水道蓋的荷載能力,會出現下水道蓋被壓碎及掀翻現象,引起交通事故,不能徹底杜絕“城市黑洞”事故發生的問題。
本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路面下水道蓋,其結構包括管道深井、排水管、井蓋支座、減振井蓋、混凝土路面,所述的混凝土路面底部設有管道深井,所述的井蓋支座和混凝土路面固定連接,所述的管道深井頂部設有井蓋支座,所述的井蓋支座安裝在井蓋支座,所述的井蓋支座頂部設有減振井蓋,所述的減振井蓋和井蓋支座活動連接,所述的井蓋支座底部設有六根排水管,所述的井蓋支座通過排水管與管道深井連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井蓋支座由主管、內支撐環、限位圓環、集水環筒、排水環管組成,所述的集水環筒內部中心位置設有主管,所述的主管焊接在集水環筒中心位置的槽口上,所述的主管內部設有內支撐環,所述的內支撐環和主管相焊接,所述的集水環筒底部設有排水環管,所述的排水環管和集水環筒相扣合,所述的集水環筒頂部設有限位圓環,所述的限位圓環和集水環筒連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限位圓環由圓環、柵桿、滑塊組成,所述的圓環內圈上設有八根柵桿,所述的柵桿和圓環采用過盈配合,所述的柵桿前端設有滑塊,所述的滑塊和柵桿連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減振井蓋由活動頂蓋、中心支管、活動復位座、下限位接頭組成,所述的活動復位座下方設有六個下限位接頭,所述的下限位接頭和活動復位座相配合,所述的活動復位座頂部中心位置設有中心支管,所述的中心支管垂直安裝在活動復位座上,所述的中心支管頂部設有活動頂蓋,所述的活動頂蓋和中心支管相配合。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活動頂蓋由外固定環、下水道圓蓋、滑軌、插孔組成,所述的下水道圓蓋頂部設有兩個插孔,所述的插孔和下水道圓蓋為一體化結構,所述的下水道圓蓋外圈上設有外固定環,所述的外固定環外圈上設有八個滑軌,所述的滑軌垂直固定在外固定環外壁上。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活動復位座由膠圈、活動圓環、上限位接頭、活動桿、彈簧組成,所述的活動圓環底部設有膠圈,所述的膠圈和活動圓環采用過盈配合,所述的活動圓環底部設有六根活動桿,所述的活動桿和活動圓環采用過盈配合,所述的活動圓環通過活動桿與內支撐環采用滑動配合,所述的活動桿中段位置設有上限位接頭,所述的上限位接頭和活動桿采用滑動配合,所述的上限位接頭底部設有彈簧,所述的彈簧和活動桿相配合。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下水道圓蓋設于中心支管頂部并且二者采用螺紋配合。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的活動圓環設于主管內部并且二者采用滑動配合。
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明誠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明誠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49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