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型手扶甘蔗精割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3261.6 | 申請日: | 2020-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51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范巍挺;孟慶亮;宋菊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范巍挺 |
| 主分類號: | A01D45/10 | 分類號: | A01D45/10;A01D67/00;A01D69/06;A01D75/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2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型 手扶 甘蔗 精割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型手扶甘蔗精割機,包括機架、切割部、傳動部、第一調節部和電控部;第一調節部包括用于調節切割部傾斜角度的第一調節板;電控部包括蓄電池、控制器、控制終端、第一角度傳感器;第一角度傳感器用于測量第一調節板左右傾斜的角度,控制終端用于接收第一角度傳感器測量的角度,并根據測量的角度發送控制指令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伸縮桿的伸縮從而控制第一調節板左右傾斜的角度。該精割機能夠實現山地、丘陵地區坡地種植甘蔗的機械化精細收割,使經收割的甘蔗留根短、留根高度基本一致,解決了人工砍收效率低,留根過長,留根標準不一致,從而造成甘蔗根部的浪費,影響產量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型手扶甘蔗精割機。
背景技術
甘蔗是我國主要的制糖原料,主要種植在我國廣西、云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由于廣西、云南地處高原,導致種植甘蔗的地形也較為復雜,多為山地、丘陵地區。由于大部分甘蔗種植區域地形地勢復雜、種植地塊坡度較大、連片種植面積小,加之甘蔗種植地塊權屬分散,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科技含量高、高效、大功率的大型甘蔗收獲機的應用,給甘蔗的機械化收獲帶來了很大困難。據相關統計,廣西、云南種植的甘蔗,至少有90%以上實行人工砍收,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人口老齡化的加重,能夠參加收獲作業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導致收獲季節用人成本增高,甚至會產生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其次,人工砍收多是對土上甘蔗進行砍收,導致甘蔗留根過長,且留根標準不一致,造成了部分甘蔗根部的浪費,影響產量。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小型手扶甘蔗精割機,該精割機能夠實現山地、丘陵地區坡地種植甘蔗的機械化收割,使得經收割的甘蔗留根短、同一地塊行與行間留根高度基本一致,解決了人工砍收效率低,留根過長,留根標準不一致,從而造成甘蔗根部的浪費,影響產量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型手扶甘蔗精割機,包括機架、行走部、切割部、動力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傳動部、第一調節部和電控部;
所述第一調節部包括用于調節所述切割部傾斜角度的第一調節板、第一支撐柱、第一伸縮桿、第二伸縮桿;
所述第一支撐柱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機架前板,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調節板鉸接;
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左右兩側;
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于機架前板,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調節板鉸接,使得在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伸縮時,所述第一調節板能夠左右傾斜;
所述電控部包括蓄電池、控制器、控制終端、第一角度傳感器;
所述第一角度傳感器安裝在所述第一調節板上,用于測量所述第一調節板左右傾斜的角度;
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于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的伸縮;
所述控制終端分別電連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角度傳感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角度傳感器測量的角度,并根據所述第一角度傳感器測量的角度發送控制指令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據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伸縮桿和第二伸縮桿的伸縮;
所述電連接包括有線連接和無線連接。
本發明的小型手扶甘蔗精割機,還包括第二調節部;
所述第二調節部包括用于調節導向板傾斜角度的第二調節板、第二支撐柱、第三伸縮桿和第四伸縮桿;
所述第二支撐柱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機架前板,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調節板鉸接;
所述第三伸縮桿和第四伸縮桿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柱左右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范巍挺,未經范巍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32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天然多功能蓖麻蠶平板絲服用材料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堿液吸收反應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