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力飛翔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3110.0 | 申請日: | 2020-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24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董志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董志全 |
| 主分類號: | B64C31/04 | 分類號: | B64C3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力 飛翔 | ||
1.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構造包括艙身(10)、轆轤機構(20)、羽翼(30)、支架、牽引繩、起落架;將羽翼骨架插入羽翼骨架套內,由羽翼骨架實現羽翼與艙身相連固定,將牽引繩上、下支架固定到艙身相應的座孔,將上、下牽引繩與轆轤轉盤相連,艙室前端為轆轤,中后部為固定式塑料座椅,椅背可做縱向調節,座椅右下側固定尾翼調節板拉繩;并穿過各自的滑輪與羽翼連結,將尾翼調節板拉繩柄與座椅相連,將降落傘柜蓋鎖舌拉線扣于操作人員前胸,隨后開始搖動轆轤搖臂做180°來回運動,并視情況,逐漸加快直至飛翔器起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艙身由高強度的透明塑料鑄塑而成,艙身前部具有轆轤臂座孔(12),在右兩邊的孔在同一軸線上,艙身靠上左右對稱的上支架座孔(13),孔經外傾一定角度;艙身中段上部為降落傘柜(17),艙身內部為艙室,傘柜(17)與艙室隔離,傘柜(17)底座四周為空氣管孔,空氣管孔與外相通,空氣管另一端與傘柜底座中間相通,降落傘系于傘柜四角,傘柜蓋向后翻,蓋的前端內側為機械鎖舌,鎖舌尾部連結細鋼絲繩,鋼絲繩懸重于艙室內的座椅后靠背處,鋼絲繩末端連接橡筋繩,艙身左右兩邊中部靠上處的凹槽為羽翼連結槽(15),槽內底部固定有不等的羽翼掛鉤,凹槽為前高后低,其角度以實際為準,凹槽前端為主骨架座孔(14),經座孔(14)與上下支架座孔保持40cm左右的距離,用以增大羽翼撲翼面積,艙身尾部左右兩邊的孔為副骨架座孔(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轆轤機構由艙室內的曲臂搖柄(22)和艙身外的轉盤(21,23)組成,為牽引繩的牽引裝置;曲臂搖柄(22)為可調式,其長短由操作人員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做適度調整,艙身外的轉盤為上、下牽引繩的固定連結器,轉盤外緣為牽引繩凹槽,上、下牽引繩的連結點在凹槽內的同一橫線上,上、下牽引繩在進出轉盤的端口外有牽引繩導軌;導軌固定在對應的艙身處,轆轤曲臂與牽引繩在轉盤的固定點應處于180°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羽翼左右為一體式,具有羽翼骨架和呈扇形由不透氣的輕薄化纖雨布制成,輕薄化纖雨布具有骨架套,羽翼中間為“U”形口,羽翼開口邊緣的小孔為羽翼與艙身中間凹槽內的羽翼掛鉤連結孔,羽翼最前端為主骨架套,在套外的2/3點位處為牽引繩第一連結點(31),最外端為第二連結點(32),也是下牽引繩連結點;羽翼末端在副骨架套前為拼接的松緊布(33,34),松緊布上、下面都覆有不透氣的防雨化纖布,化纖布并留足伸縮量,在主、副骨架之間根據實際需要增設第二、第三等骨架套,以增強羽翼的強度,羽翼尾部為羽翼調節板,用以調整飛翔器起飛、平飛、降落的飛行模式,它由尾翼調節板袋囊、尾翼調節板體以及拉繩構成,袋囊由羽翼材料制成,調節板體為輕薄塑料平板,拉繩為鋼絲繩,調節板掛于副骨架上;羽翼骨架包括主骨架和副骨架,分別由高彈性的玻璃纖維制成,呈柳條狀,副骨架為橫鉤狀,以保證此處的羽翼向下向內彎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支架分為上支架和下支架,上、下支架同為鈦鋼管,下支架并同是起落架支架,上、下支架在艙室內由鈦鋼管片將同一邊的上、下支架連結固定;左右兩邊的上支架在艙室外同樣由鈦鋼片連結,以增強支架的穩定性,上支架頂為上牽引繩滑輪,下牽引繩的支架滑輪在支架中部,每個支架座與對應的羽翼骨架底座相繼40cm,需與羽翼上的松緊布相匹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牽引繩為細鋼絲繩或其他相同性質的優質材料,上、下牽引繩在與羽翼第一連結點連結,在繩的末段分接上彈性繩,彈性繩與羽翼最外端的連結點相連結,下牽引繩同樣為鋼絲繩或其他同質材料,下牽引繩與羽翼外端的下牽引繩連結點相連,下牽引繩的長度短于從轆轤連結點到滑輪再到羽翼連結點的距離,這樣將使羽翼呈向下、向內卷曲,從而使羽翼運動時能產生氣流疊加,增大撲翼效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力飛翔器,其特征在于:起落架為輔助裝置,整個飛翔器的起落架由三只組成,分別位于最前面左右兩邊的下支架滑輪外端和位于后部副骨架的中間,單個起落架為“三爪”式構造,三爪為前二后一,前兩爪呈60°角,后爪居中,爪的外端各接輕質小輪,自由狀態下三個小輪將三爪微微撐開;每根爪足內側呈槽狀,為彈簧槽;槽的末端在槽邊上有小孔,為彈簧鉤孔,彈簧上端鉤于下支架末端的小孔上,所有彈簧應保證在操作人員登上飛翔器后,爪足只略微撐開,這樣,飛翔器在地面準備起飛時操作人員下壓羽翼時,爪足才隨壓力的增大而撐開,當羽翼伸展時,由于壓力減少,爪足會迅速反彈,幫助飛翔器飛離地面,而降落時起落架則起緩沖作用,且由于爪足朝向不同而使其上面的小輪在著陸時會從滾動到滑動,阻力加大,飛翔器的著陸距離則會很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董志全,未經董志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31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鋁鍋模具制作用的聯動上泥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醫療室自動消毒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