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7598.8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86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綠;邱光習;肖斌;蘇澤;于邦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B01D53/14;B01D53/40;B01D53/78;B01D47/06;B01D47/14;B01D50/00;B01D53/00;F28D21/00;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盧楠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酸洗 再生 聯合 節能 余熱 利用 系統 方法 | ||
1.一種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將酸再生車間的高溫廢氣的凈化尾氣引入酸洗車間的余熱換熱單元,作為熱源加熱酸液;
沿高溫廢氣流動方向依次包括:酸再生車間的廢氣吸收洗滌單元、中間輸送單元及酸洗車間的余熱換熱單元;
所述廢氣吸收洗滌單元用于將上游吸收的高溫含酸含塵廢氣分離及洗滌;所述廢氣吸收洗滌單元包括沿高溫廢氣流動方向順次連接的輸送單元、分離單元、洗滌單元,所述分離單元用于分離高溫廢氣中的液體和氣體,所述洗滌單元用于將分離后的氣體進行循環洗滌和脫鹽水洗滌;
所述分離單元包括氣液分離器,洗滌單元包括廢氣洗滌塔,氣液分離器用于分離高溫廢氣中的液體和氣體,分離后的高溫廢氣從底部引至廢氣洗滌塔;
氣液分離器分離的液體匯至集水槽,經泵引至廢氣洗滌塔,用于循環洗滌;所述中間輸送單元用于將廢氣吸收洗滌單元處理后的高溫廢氣輸送到余熱換熱單元;所述中間輸送單元包括一臺或多臺中間輸送風機;所述多臺中間輸送風機之間采用串聯或者并聯的工作模式;
所述余熱換熱單元用于將高溫含酸含塵廢氣加熱酸洗機組的酸液,并分離高溫廢氣中的不凝尾氣和冷凝液;酸洗車間的余熱換熱單元為一個獨立的余熱熱交換系統,能夠單獨實現用高溫廢氣的余熱加熱酸液功能;
所述余熱換熱單元包括控制閥、余熱換熱系統和酸循環泵,控制閥位于余熱換熱系統的高溫廢氣入口處,用于控制高溫廢氣的流量;余熱換熱系統用于將高溫廢氣的余熱加熱酸液;酸循環泵位于余熱換熱系統的酸液入口處,用于控制酸液的流量;
所述控制閥包括總控制閥和多個分支控制閥,總控制閥用于將高溫廢氣的凈化尾氣引入余熱換熱系統,并控制高溫廢氣的流量;多個分支控制閥用于將高溫廢氣的凈化尾氣引入各余熱換熱器,并控制高溫廢氣的流量;
所述余熱換熱系統設有溫度調節裝置,根據設定溫度調節熱能的需求量,通過控制所述總控制閥和多個分支控制閥來實現余熱熱量的輸入;
所述余熱換熱系統包括1個或多個余熱換熱器,多個余熱換熱器為并聯排列;所述余熱換熱器包括熱流體側和冷流體側,其中熱流體側為含酸含塵的高溫廢氣的凈化尾氣,冷流體側為待加熱的工藝酸液;所述熱流體側和冷流體側的內表面均設有涂層,涂層的配方中添加石墨烯類材料;
所述余熱換熱器的換熱模塊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熱交換空間,以及可變導熱管,可變導熱管設有一個儲氣室,當可變導熱管啟動時,不凝性氣體被導熱介質沖掃到儲氣室內并滯留,在儲氣室形成一個氣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單元用于將酸再生車間上游工藝產生的高溫廢氣輸送至分離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滌單元的上部設有分支管道,用于將高溫廢氣的凈化尾氣引入余熱換熱單元的輸送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換熱器采用逆流間接熱交換模式,待加熱酸液進入余熱換熱器的冷流體側,凈化尾氣進入余熱換熱單元的余熱換熱器的熱流體側。
5.一種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系統,所述酸洗酸再生聯合節能減排余熱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酸再生車間中上游工藝產生的高溫廢氣引入廢氣吸收洗滌單元,經過廢氣吸收洗滌單元,將高溫廢氣洗滌至達到排放標準的凈化尾氣;
S2.中間輸送單元將全部或部分凈化尾氣經分支管道輸送至酸洗車間的余熱換熱單元;
S3.凈化尾氣通過余熱換熱單元加熱酸液,凈化尾氣與酸液產生逆流間接熱交換,凈化尾氣發生相變,把熱量傳遞給酸液后,冷凝為含酸含塵液相和不凝氣體,含酸含塵液相匯入酸洗車間廢水調節池,不凝氣體洗滌凈化后達標排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759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