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商品包裝薄膜上的電子標簽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6725.2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3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誠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小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19/077 | 分類號: | G06K19/077;H01Q1/38;H01Q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鄭自群 |
| 地址: | 510080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京溪橋東側廣州新百佳小商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商品 包裝 薄膜 電子標簽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商品包裝薄膜上的電子標簽及其制備方法,在第一塑料薄膜上印刷第一導電層,第一導電層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圓形層、第一線圈層、第一連接段、第一接點和第一天線;在其上印刷第一電解介質層,第一接點露在第一電解質層外,形成第一層疊結構;在第二塑料薄膜上印刷第二導電層,第二導電層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二圓形層、第二線圈層、第二連接段、第二接點和第二天線;在其上印刷第二電解介質層,第二接點露在第二電解質層外,形成第二層疊結構;將第一層疊結構和第二層疊結構采用壓膜工藝形成第一LC振蕩電路。第一圓形層和第二圓形層相對應,第一線圈層和第二線圈層相對應,第一接點和第二接點相貼合導通,電子標簽易識別和讀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商品識別管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商品包裝薄膜上的電子標簽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商品條形碼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制定,通用于世界各地,是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商品條形碼。而EAN-13商品條碼則為其最主要的結構,主要應用于超級市場和其它零售業,因此這種是我們比較常見的,隨便拿起身邊的一個從超市買來的商品都可以從包裝上看得到,是我國在國內推行使用最廣泛的商品條形碼。條碼技術雖然是當今最流行的標識技術,但因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滿足快速、實時、準確的信息采集和處理。
電子標簽技術具有可讀寫能力、快速大批量的數據掃描、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強、使用壽命長、穿透性無屏障閱讀能力強、數據記憶容量大以及安全性高等特點,能夠廣泛應用在商品包裝薄膜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商品包裝薄膜上的電子標簽及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簡單易行,電子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快速大批量的數據掃描、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強、使用壽命長、穿透性無屏障閱讀能力強的特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商品包裝薄膜上的電子標簽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第一塑料薄膜上印刷第一導電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圓形層、第一線圈層、第一連接段、第一接點和第一天線;
在第一導電層上印刷第一電解介質層,所述第一接點露在第一電解質層外,形成第一層疊結構;
在第二塑料薄膜上印刷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二導電層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二圓形層、第二線圈層、第二連接段、第二接點和第二天線,所述第二圓形層的大小和第一圓形層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線圈層的繞線方向和所述第一線圈層的繞線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線圈層的形狀和所述第一線圈層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二線圈層的大小和所述第一線圈層的大小相同,第二連接段的長度和第一連接段的長度相同,第一天線的形狀與第二天線的形狀相同,第二接點的大小和第一接點的大小相同;
在第二導電層上印刷第二電解介質層,所述第二接點露在第二電解質層外,形成第二層疊結構;
將第一層疊結構和第二層疊結構采用壓膜工藝形成第一LC振蕩電路,第一圓形層和第二圓形層相對應形成電容,第一線圈層和第二線圈層串聯形成電感,第一接點和第二接點相貼合導通。
優選的,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的材料為導電銀漿、導電銅漿或導電油墨,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的厚度為0.01-0.1mm。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解介質層和第二電解質層的材料為聚丙烯,所述第一電解介質層和第二電解質層的厚度為0.01-0.1mm。
優選的,所述電容的直徑為5-30㎜;所述電感的相鄰兩線圈之間的距離為0.05-0.2㎜,所述電感的線圈的寬度為0.1-0.5㎜;所述連接段的長度為1-2㎜;所述接點的大小為0.25-1mm2。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商品包裝薄膜上的電子標簽,從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塑料薄膜層、第一導電層、第一電解介質層、第二電解介質層、第二導電層和第二塑料薄膜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小賣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小賣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67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