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排氣余熱回收系統、排氣系統、汽車、排氣余熱回收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115180.3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745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郭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吉亞排氣控制技術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5/02 | 分類號: | F01N5/02;F02N19/10;B60H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學兵 |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氣 余熱 回收 系統 汽車 方法 | ||
1.一種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排氣流路,包括一第一排氣通道以及一換熱器,所述第一排氣通道包括一第一入口以及一第一出口,所述換熱器位于所述第一排氣通道中所述第一入口與第一出口之間,所述第一排氣通道還包括一第一出口通道,所述第一出口通道從所述換熱器的排氣出口至所述第一出口延伸,所述第一出口通道包括一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出口段從所述第一出口通道的一第一截面位置至一第二截面位置以截面積漸縮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一截面位置位于所述一第二截面位置上游;
第二排氣流路;以及
閥門,可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之間運動;
其中,所述閥門在所述第一位置時,關閉所述第二排氣流路;當所述閥門在所述第二位置時,將所述第一出口封閉,以關閉所述第一排氣流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面位置為所述換熱器的排氣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截面位置為所述第一出口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面位置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截面位置所在的平面垂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段呈喇叭形,從所述第一截面位置至所述第二截面位置沿曲線連續(xù)地延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封閉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面用于關閉所述第二排氣流路;所述第一面設置有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與所述第一出口的邊緣的外圍接觸封閉所述第一出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金屬絲網密封墊,所述金屬絲網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面積,所述閥門在所述第二位置時,與所述第一出口的邊緣的外圍接觸封閉所述第一出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余熱回收系統具有一管道,所述管道的入口、出口以及管壁提供所述第二排氣流路;其中,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管道的管壁的上游位置;排氣分別從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管道的入口進入所述第一排氣流路以及第二排氣流路。
8.一種排氣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排氣余熱回收系統。
9.一種汽車,包括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排氣系統,以處理所述發(fā)動機產生的排氣。
10.一種排氣余熱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第一排氣流路,所述第一排氣流路具有一換熱器以及一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出口段位于所述換熱器的下游,其截面積漸縮;
提供一第二排氣流路;
提供一閥門,將所述閥門設置為可在一第一位置、一第二位置之間運動;
當所述閥門在所述第一位置時,關閉所述第二排氣流路,使得排氣先經過所述換熱器回收余熱,后經過所述第一出口段加速輸出所述第一排氣流路;
當所述閥門在所述第二位置時,將所述第一出口封閉,關閉所述第一排氣流路,使得排氣從所述第二排氣流路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吉亞排氣控制技術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佛吉亞排氣控制技術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518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