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115168.2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4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翟盛銳;張思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7/022 | 分類號: | E21B47/022;E21B47/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趙鎮(zhèn)勇 |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地下 采空區(qū) 地面 鉆孔 測向 定位 裝置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所述裝置的結構為桿狀,包括旋轉換向裝置、垂直角度傳感器、垂直旋轉電機、垂直旋轉控制電路、水平旋轉軸、水平角度傳感器、水平旋轉電機和水平旋轉控制電路。旋轉換向裝置在水平方向的旋轉范圍為0~360°,在垂直方向的轉動范圍為﹣90°~+90°,搭載有光纖陀螺儀攝像頭、激光測距模塊、光學指向裝置以及其它傳感器。桿式結構可通過外接延長桿置入狹小空間內部;或采用打鉆方式沿鉆孔將所述桿式結構置入狹小空間內部。能夠對狹小空間的內部情況進行觀察和測量,為應急救援、消防指揮、礦山采空區(qū)及地面塌陷區(qū)的工程治理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地下采空區(qū)的測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礦山采空區(qū)、城市窨井或因工程施工形成的垮塌空洞等場所時常有發(fā)生塌陷或墜人事故,由于空間受限人員不能直接進入其內部觀察、測量現(xiàn)場情況給救援和塌陷區(qū)、垮落區(qū)工程治理帶來了諸多問題,救援或治理不當極有可能產生二次事故或次生災害。
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一種能夠對地下采空區(qū)進行測定的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
本發(fā)明的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包括旋轉換向裝置,所述旋轉換向裝置與垂直旋轉組件連接,所述垂直旋轉組件連接在水平旋轉組件上;
所述垂直旋轉組件包括垂直角度傳感器、垂直旋轉電機和垂直旋轉控制電路,所述旋轉換向裝置的下部與所述垂直旋轉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所述水平旋轉組件包括水平角度傳感器、水平旋轉電機和水平旋轉控制電路,所述垂直旋轉組件的下部通過水平旋轉軸與所述水平旋轉電機連接;
所述垂直角度傳感器、垂直旋轉電機與所述垂直旋轉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水平角度傳感器、水平旋轉電機與所述水平旋轉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垂直旋轉控制電路與所述水平旋轉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水平旋轉控制電路與上位機或控制計算機連接。
由上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可通過鉆孔置入狹小空間實現(xiàn)對其空間進行測向定位,能夠對狹小空間的內部情況進行觀察和測量,為應急救援、消防指揮、礦山采空區(qū)及地面塌陷區(qū)的工程治理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旋轉換向裝置;2、垂直角度傳感器;3、垂直旋轉電機;4、垂直旋轉控制電路;5、水平旋轉軸;6、水平角度傳感器;7、水平旋轉電機;8、水平旋轉控制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本發(fā)明的用于地下采空區(qū)地面鉆孔的測向定位裝置,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
包括旋轉換向裝置,所述旋轉換向裝置與垂直旋轉組件連接,所述垂直旋轉組件連接在水平旋轉組件上;
所述垂直旋轉組件包括垂直角度傳感器、垂直旋轉電機和垂直旋轉控制電路,所述旋轉換向裝置的下部與所述垂直旋轉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所述水平旋轉組件包括水平角度傳感器、水平旋轉電機和水平旋轉控制電路,所述垂直旋轉組件的下部通過水平旋轉軸與所述水平旋轉電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科技學院,未經華北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51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