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行星式變速箱總成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1525.8 | 申請日: | 202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81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曉艷;遲峰;王永;卞維展;魯成瑞;黃鋒;孔振東;崔紀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47/08 | 分類號: | F16H47/08;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760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星 變速箱 總成 | ||
本發明涉及變速箱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行星式變速箱總成,其包括液力變矩器,液力變矩器包括具有第一空腔的變矩器殼體,固設于變矩器殼體上的導輪,設置于第一空腔內的泵輪,以及與泵輪傳動連接的取力器齒輪總成;取力器齒輪總成包括與泵輪傳動連接的主動齒,與主動齒嚙合的從動齒,與從動齒連接的取力器軸,以及間隔設置于取力器軸上的兩個第一軸承,兩個第一軸承均安裝于變矩器殼體上,從而變矩器殼體上的兩個用以安裝第一軸承的安裝孔可通過鉆孔工藝同時加工而成,進而保證兩個第一軸承的同軸度,相比現有技術,可降低取力器齒輪總成在工作中的震動和噪音,增加兩個第一軸承的使用壽命,取力器軸用于和變速泵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速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行星式變速箱總成。
背景技術
如圖1至3所示,現有行星式變速箱總成的箱體包括變矩器殼體5’與變速箱殼體6’,變矩器殼體5’具有第一結合面2’,變速箱殼體6’具有第二結合面3’,第一結合面2’和第二結合面3’的形狀相同,并且均為不規則的異形形狀,如圖1所示,大致呈L形,第一結合面2’和第二結合面3’上均設有上定位止口1’和下定位止口4’,第一結合面2’和第二結合面3’上的兩個上定位止口1’通過圓柱銷連接,第一結合面2’和第二結合面3’上的兩個下定位止口4’通過圓柱銷連接,以此使第一結合面2’和第二結合面3’相互貼合,保證兩者能夠相互對齊,并圍設成空腔,取力器軸齒輪8’和二級輸入齒輪軸10’均設置于空腔中,取力器軸齒輪8’的一端由設置于變矩器殼體5’上的第一軸承支撐7’,另一端由設置于變速箱殼體6’的第二軸承9’支撐。
現有的行星式變速箱總成存在以下缺點:
1)、第一軸承7’和第二軸承9’分別位于變矩器殼體5’和變速箱殼體6’中,兩個軸承的軸承孔同軸度加工不易保證,并且兩個軸承孔的同軸度還受裝配影響,取力器軸齒輪8’在工作過程中兩軸承的同軸度也會因定位止口處的圓柱銷變形而發生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取力器軸齒輪8’上的齒輪8’噪聲升高,降低第一軸承7’和第二軸承9’的壽命,嚴重時第一軸承7’和第二軸承9’將會直接發生失效故障。
2)、通過兩個圓柱銷定位精度低,變速箱長時間工作后圓柱銷易變形,圓柱銷變形將導致支撐取力器軸齒輪8’的第一軸承7’和第二軸承9’的同軸度變差,直接影響到兩個軸承的壽命。同時容易導致箱體中主要部件處于非自由狀態,是導致超越離合器和倒擋一擋離合器總成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3)、第一結合面2’和第二結合面3’均為不規則的矩形,且結合面的周長較長,漏油風險增加。
4)、二級輸入齒輪軸10’采用鍛造成型,嚙合齒與腹板連接為偏置式,齒輪嚙合時產生的徑向力會產生附加的彎矩,影響支撐二級輸入齒輪軸10’的軸承的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行星式變速箱總成,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取力器軸齒輪通過變矩器殼體和變速箱殼體定位,無法保證兩個殼體上軸承孔的同軸度,容易導致軸承失效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行星式變速箱總成,該行星式變速箱總成包括液力變矩器,所述液力變矩器包括具有第一空腔的變矩器殼體,設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內的泵輪,以及與所述泵輪傳動連接的取力器齒輪總成;
所述取力器齒輪總成包括與所述泵輪傳動連接的主動齒,與所述主動齒嚙合的從動齒,與所述從動齒連接的取力器軸,以及間隔設置于所述取力器軸上的兩個第一軸承,兩個所述第一軸承均安裝于所述變矩器殼體上,所述取力器軸用于和變速泵連接。
作為行星式變速箱總成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行星式變速箱總成還包括變速器,所述變速器包括內部設有第二空腔的變速器殼體,所述變矩器殼體與所述變速器殼體連接,且所述第一空腔與所述第二空腔連通,所述變矩器殼體具有第一結合面,所述變速器殼體具有第二結合面,所述第一結合面與所述第二結合面均呈“8”字形,所述第一結合面與所述第二結合面貼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152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