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d/CeO2 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4400.2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49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燕;董春燕;申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23/10 | 分類號: | B01J23/10;B01J23/63;B01J35/00;B01J35/02;B01J37/03;B01J37/08;B01J37/10;B01J37/18;F23C13/08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馬馳 |
| 地址: | 116023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d ceo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催化甲烷低溫燃燒(250?400℃)的Pd/CeO2催化劑的制備及應用。本發明利用氧化鈰立方體負載金屬鈀粒子,通過調控氧化鈰立方體晶面重構實現Pd納米粒子的選擇性落位;隨氧化鈰立方體焙燒溫度從500℃提高到700℃,棱邊處逐漸重構為由鋸齒狀{111}面組成的{110}面,從而{110}面和{111}面的面積比例顯著增加,落位于氧化鈰立方體棱邊和截角上的Pd粒子逐漸增多,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程度增強,體現出氧化鈰納米立方體表面重構對Pd納米粒子分散和穩定的獨特作用。所制備的Pd/CeO2催化劑在低溫區間可高效催化甲烷燃燒反應,300℃的反應速率達2.0molCH4/gPd h且具有優異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催化甲烷低溫燃燒的Pd/CeO2催化劑。
本發明涉及一種氧化鈰納米立方體的合成。
本發明涉及一種調控CeO2納米立方體晶面重構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氧化鈰負載Pd納米粒子催化劑的合成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Pd/CeO2催化甲烷低溫燃燒反應。
背景技術
納米材料形貌效應是指通過選擇性暴露更多活性晶面提高催化性能。氧化鈰納米立方體主要暴露六個極性{100}面,作為載體用于負載金屬催化劑。氧化鈰立方體的制備技術主要是無機水熱法合成。大部分報道以硝酸亞鈰和氫氧化鈉為原料,通過調變原料的化學組成和水熱溫度調控氧化鈰立方體的尺寸。目前得到的氧化鈰立方體的尺寸一般大于20nm,比如平均尺寸為70nm的CeO2立方體[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369,233-244],平均尺寸為37.5nm的CeO2立方體[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2019,45,3019-3032],以及平均尺寸24nm的CeO2立方體 [Catalysis ScienceTechnology2019,9,2960-2967]。專利CN 107746069 B 公開了一種水熱法制備不同形貌氧化鈰的方法,控制反應物Ce(NO3)3·6H2O 和NaOH的摩爾比為1:100~1:125,NaOH濃度為10mol/L,于180±5℃水熱處理20~24h,得到尺寸為7.5~40nm的CeO2立方體;專利CN 104926650 B公開了一種平均10-50nm CeO2立方體的制備方法,即將鈰鹽溶液和堿溶液攪拌混合后,120-200℃處理12-48小時。上述水熱合成制備的氧化鈰立方體尺寸一般較大,為20-200nm;基于催化影響需求,探索氧化鈰立方體合成條件和形成機制,制備平均尺寸小于20nm且分布均勻的氧化鈰立方體具有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44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