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于高原地區的藜麥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3586.X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52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蔣云;張潔;郭元林;宣樸;王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20 | 分類號: | A01G22/20;A01C1/06;A01N43/12;A01N45/00;A01N37/10;A01N59/02;A01N59/08;A01N59/00;A01N61/0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006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于 高原 地區 麥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于高原地區的藜麥種植方法,本發明中的方法包括整地、播種、苗期管理和田間管理等步驟;其中,整地后要在種植地塊上覆膜;然后將經過預處理的藜麥種子按8~12粒/孔的播種量播種到種植區上的栽植孔中,栽植孔之間的間距為20~40cm;再對出苗后的幼苗進行兩次間苗處理;最后經過合適的田間管理直至藜麥成熟。采用本發明中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藜麥出苗率和降低倒伏率,最終產量得以提高,適合在高原地區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藜麥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于高原地區的藜麥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藜麥(Chenopodimu quinoa willd,2n=4x=36)為莧科(Amaranthaceae)藜亞科(Chenopodiaceae)藜屬(Chenopodium)一年生雙子葉植物,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藜麥富含蛋白質、淀粉、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籽粒蛋白質含量為7~23%左右,富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是人類優秀的蛋白質來源。藜麥籽粒脂肪含量6%左右,其中油酸占比25%左右,亞油酸占比高達50%左右,是一種健康油脂。藜麥淀粉含量60%左右,主要以D-木糖和麥芽糖組成,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很低,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同時,藜麥還是膳食纖維、多酚類物質和黃酮類物質的良好來源,具有促進人體健康的作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將藜麥視為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糧食作物,推薦其為最適宜人類的全營養食品,并將2013年設為國際藜麥年,旨在讓全世界重新認識這一古老的作物。鑒于其較全面的營養特性,美國航天局(NASA)將藜麥列為外太空空間的理想“太空糧食”。除籽粒作糧食外,嫩葉還可作葉菜食用,整株可用作牲口飼料或高蛋白青貯原料。
隨著藜麥的營養價值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成為全球研究熱門作物。除原產地南美洲外,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均有不同規模的種植。中國藜麥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已躍居成為全球藜麥第三大產區。西藏農牧學院1987年首次成功引種藜麥,2012年山西省率先開展藜麥規?;N植。近年來國內引種和育種研究發展十分迅速,育成了隴藜、青藜、中藜、貢扎、蒙藜、晉藜等系列品種,在我國藜麥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我國藜麥栽培面積約25萬畝,總產量約3~4萬噸。主要栽種地區有青海、內蒙、甘肅、云南、山西、河北、吉林。另外,陜西、山東、江蘇、浙江、貴州、重慶、四川等省市開展了示范或小規模種植。
目前藜麥在四川省主要處于試種和小規模試生產階段,試種成功的區域主要有涼山州、攀枝花市、甘孜州和阿壩州,但相關報道較少。阿壩州處于青藏高原東緣,境內氣候涼爽,日照充足,適宜發展藜麥種植,但缺乏藜麥種植技術的研究。
作物栽培是指根據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通過栽培管理、生長調控和優化決策等途徑,實現作物高產、優質、高效及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活動。作物栽培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作物產量的提高過程中,通過改進栽培措施所占的比例達60%以上,為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物生產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的結合過程,有嚴格的地域性。
藜麥優秀的營養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開發前景,開展藜麥種植對高原地區發展特色農業有積極意義,因此有必要研究這一新型雜糧作物的高產、高效種植方法。其中,種子處理、種植密度和田間管理是種植技術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本專利提出了一個適合的種子處理、種植密度和田間管理措施,以實現藜麥高產高效種植的目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一種適于高原地區的藜麥種植方法,以實現提高高原地區藜麥種植產量的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適于高原地區的藜麥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與整地:在海拔2500~2800m的區域范圍內選擇地勢平坦的地塊,將農家有機肥按0.5~0.7噸/畝的用量均勻撒施到地塊表面,再翻耕、耙平土地,然后設立種植區,并在種植區上覆蓋地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未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358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