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95400.0 | 申請日: | 2020-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48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彬;高仝;陳衛衛;靳鵬飛;段存存;劉雅婷;房德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0 | 分類號: | G06F17/10;G06F17/16;G06Q10/06;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丁潔 |
| 地址: | 100875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區域 尺度 資源 排放 耦合 關鍵 產業鏈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01:構建基于環境因子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步驟S02:根據步驟S01建立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建立環境因子擴展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步驟S03:從步驟S02中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中篩選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步驟S04:分析經步驟S03篩選得到的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的特性及節點部門在耦合中的作用;步驟S05:通過虛擬資源/排放流進行核算,構建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網絡,分析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網絡識別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關鍵產業鏈。該方法實現了資源?排放耦合的關鍵產業鏈的識別,實現了為跨區域資源節約和減排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參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直接取決于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伴隨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的威脅,致使經濟活動面臨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和防污減排的權衡問題。因此,資源-資源耦合、資源-排放耦合關系的研究逐漸受到人們關注。
早期的耦合研究方法包括物資流分析(MFA)、生命周期分析(LCA)等自下而上的方法。這些方法評估的是某特定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流,比如電力生產過程中的水資源利用,但無法區分這些物資流是用于中間產品投入還是消費者最終需求。所以,有學者基于上述方法,引入自上而下的投入產出分析(IO)模型,提出了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IO-LCA)模型、能值投入產出(emergy-IO)模型等。此外,IO不僅能夠進行資源-資源耦合關系的研究,還為資源-排放耦合關系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因此IO模型已經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耦合關系研究模型之一?;贗O,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MRIO)不僅能夠反映出部門間的資源交互,還能提供區域間的資源交互狀態。
目前我國大部分對耦合關系的研究都是以不同的資源組合為對象,這些研究或是只強調特定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耦合狀況,或是只針對小尺度研究區域。無法根據資源消耗量得出耦合關系中關鍵產業鏈,無法為跨區域的資源節約和和減排集成解決方案提供精準有效地參考。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資源-排放耦合關系中關鍵產業鏈的識別,從而為跨區域資源節約和減排集成解決方案提供精準有效地參考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在此提供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01:構建基于環境因子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
步驟S02:根據步驟S01建立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建立環境因子擴展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
步驟S03:從步驟S02中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中篩選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
步驟S04:分析經步驟S03篩選得到的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的特性及節點部門在耦合中的作用;
步驟S05:通過虛擬資源/排放流對經步驟S04分析后的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進行核算,構建由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節點部門組成的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網絡,分析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網絡識別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關鍵產業鏈。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01構建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滿足以下關系:
式(1)中,表示區域r的部門i的單位經濟產出所需的資源或造成的環境排放量,表示區域s的部門j的單位產出所需的資源/排放量,表示區域r的部門i的經濟總產出,表示區域r的部門i對區域s的部門j的中間投入,表示區域r的部門i的直接資源消耗量或排放量,m和n分別表示區域總數和各區域部門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師范大學,未經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54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