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95400.0 | 申請日: | 2020-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48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彬;高仝;陳衛衛;靳鵬飛;段存存;劉雅婷;房德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0 | 分類號: | G06F17/10;G06F17/16;G06Q10/06;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丁潔 |
| 地址: | 100875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區域 尺度 資源 排放 耦合 關鍵 產業鏈 識別 方法 | ||
1.一種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01:構建基于環境因子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
步驟S02:根據步驟S01建立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建立環境因子擴展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
步驟S03:從步驟S02中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中篩選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
步驟S04:分析經步驟S03篩選得到的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的特性及節點部門在耦合中的作用;
步驟S05:通過虛擬資源/排放流對經步驟S04分析后的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進行核算,構建由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節點部門組成的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網絡,分析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網絡識別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關鍵產業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01構建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滿足以下關系:
式(1)中,表示區域r的部門i的單位經濟產出所需的資源或造成的環境排放量,表示區域s的部門j的單位產出所需的資源/排放量,表示區域r的部門i的經濟總產出,表示區域r的部門i對區域s的部門j的中間投入,表示區域r的部門i的直接資源消耗量或排放量,m和n分別表示區域總數和各區域部門數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03中篩選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的具體步驟為:利用集合耦合強度指標,量化各經濟部門在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中的重要性,選擇具有高集成耦合強度指標指的部門作為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耦合強度指標INSi的計算公式為:
式(2)、式(3)和式(4)中,ω表示可調節的重要性權重,t指代特定的資源或排放類型,T表示資源和排放總的類別數;表示部門i的資源消耗量/排放量的相對貢獻率,表示部門i的資源消耗強度/排放強度的相對貢獻率;表示部門i的直接資源需消耗量或排放量,表示相應的強度,N是部門總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和分別受以下約束條件:
式(5)中:h表示約束百分比,q表示t之外的資源/排放類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04利用內部效應IE、復合效應ME、凈前向關聯NFL和凈后向關聯NBL四個關聯度指標對經步驟S03篩選得到的多區域資源-排放耦合的節點部門的特性及節點部門在耦合中的作用進行分析;所述內部效應IE反映為滿足本部門最終的資源消耗或排放量需求,所述復合效應ME反映當前部門為滿足自身最終需求,由自身生產進而出口到其他部門作為中間投入,再購買其他部門產品所帶來的關聯效應;所述凈前向關聯NFL反映部門外的最終需求導致的本部門資源投入或排放;所述凈后向關聯NBL反映本部門最終需求導致的其余部門的資源投入或排放。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部效應IE、復合效應ME、凈前向關聯NFL和凈后向關聯NBL分別滿足以下關系式:
IE-Es·(I-As,s)-1·ys (6)
ME=Es·(Δs,s-(I-As,s)-1·ys) (7)
其中,
其中,A,(I-A)-1,Y和E分別表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列昂惕夫逆矩陣,最終消費矩陣和直接資源/排放強度向量,s和-s分別表示當前部門和其余部門。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區域尺度的資源-排放耦合關鍵產業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05虛擬資源/排放流的核算如下:
NF-(nfij)-F-F′ (15)
其中,fij表示部門i到j的虛擬資源/排放流,nfij表示兩部門i,j之間的凈虛擬資源/排放流,表示直接資源/排放強度向量E的對角矩陣,(I-A)-1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陣,Y表示最終消費矩陣,F和NF分別表示虛擬資源/排放流矩陣和凈虛擬資源/排放流矩陣;F’表示虛擬資源/排放流矩陣F的轉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師范大學,未經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540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