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護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93634.1 | 申請日: | 2020-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08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樂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木老仁康軟件信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20/13 | 分類號: | G16H20/13;G16H10/20;G16H10/60;G16H50/30;G16H50/70;G16H70/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崗 |
| 地址: | 610047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臨床 數據 抗凝 藥學 監護 管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實現臨床數據采集處理;步驟2,實現監護患者入組評估;步驟3,實現主動監測實時預警。本發明可將需要接受抗凝藥學監護的患者自動納入藥學監護,并根據監護預警模型對這些監護患者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主動監測實時預警。從而在大幅提高抗凝治療效果及降低出血及卒中等嚴重不良事件的同時也極大提高臨床藥師的抗凝藥學監護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監護管理相關領域,具體來講是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護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抗凝治療是臨床上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癥、心房顫動、靜脈血栓栓塞(VTE)、心臟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換術后以及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預防缺血性卒中新發及復發最為有效的手段。已有多項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抗凝治療及監護干預可顯著降低房顫患者的缺血性卒中發生率,有效改善預后效果。有數據顯示,我國房顫患者的腦卒中發生率高達24.8%。房顫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及體循環動脈栓塞的風險,其年發生率分別為1.92%和0.24%,其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是非房顫患者的4~5倍,且將導致近20%致死率及近60%致殘率。
華法林作為一種經典的抗凝藥物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房顫、人工瓣術后抗栓治療,以及冠心病、肺栓塞和靜脈血栓形成、外周動脈血栓栓塞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其具有服用方便、抗凝療效容易監測、除出血傾向外副作用較少等諸多優勢。但華法林存在治療窗窄、劑量個體差異大、與多種藥物或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并且服用過程中需要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等問題。出血是華法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嚴重者可導致顱內出血,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鑒于華法林抗凝治療的復雜性,系統、完善的抗凝治療管理及監護對于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到目前為止,已有很多國家開展了抗凝治療管理工作,臨床藥師亦積極參與其中,來抗凝治療及監護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我國大陸地區,由于藥師并沒有處方權,因此抗凝管理仍然主要由醫生輔助或由護士參與患者的抗凝用藥教育,而全面掌握了藥代動力學、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用藥依從性等相關專業知識的臨床藥師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從2007年開始,隨著臨床藥師制試點工作啟動開展,陸續有國內醫院在探索由臨床藥師主導或參與的抗凝治療管理。通過臨床藥師參與設計抗凝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抗凝藥學監護、為醫護人員提供專業的用藥咨詢及參與患者的抗凝用藥教育等各項具體工作的開展,使得抗凝藥學監護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有研究表明,接受藥師抗凝管理的肺栓塞患者的抗凝達標時間由48%提升至71%而出血事件由42%下降到29%,接受藥師抗凝管理的心臟瓣膜術后患者的院內抗凝達標時間由19%提升至46%。藥師主導的抗凝治療管理工作可以大幅提高抗凝藥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抗凝治療患者的健康水平。
現有的抗凝藥學監護工作完全醫療于臨床藥師人工完成。臨床藥師采用人工的方式在查閱患者的各種臨床診療信息并結合抗凝相關的臨床指南共識后才能判斷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抗凝藥學監護;被監護的患者的各項治療指標及體征指標隨時都在變化,臨床藥師無法隨時掌握每個患者的治療過程、療效及是否發生不良反應;臨床藥師的監護水平也受限于個人的專業水平,因此臨床藥師難以對每位接受抗凝藥學監護的患者都能提供百分百精準高效的藥學監護,從而導致臨床上難以對可能發生的顱內出血、靜脈栓塞等嚴重不良反應進行主動監測實時預警。
發明內容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發明在此提供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護管理方法。可將需要接受抗凝藥學監護的患者自動納入藥學監護,并根據監護預警模型對這些監護患者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主動監測實時預警。從而在大幅提高抗凝治療效果及降低出血及卒中等嚴重不良事件的同時也極大提高臨床藥師的抗凝藥學監護工作效率。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實現臨床數據采集處理;
步驟2,實現監護患者入組評估;
步驟3,實現主動監測實時預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木老仁康軟件信息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木老仁康軟件信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36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