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jiān)護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93634.1 | 申請日: | 2020-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08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樂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木老仁康軟件信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20/13 | 分類號: | G16H20/13;G16H10/20;G16H10/60;G16H50/30;G16H50/70;G16H70/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崗 |
| 地址: | 610047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臨床 數據 抗凝 藥學 監(jiān)護 管理 方法 | ||
1.一種基于臨床數據的抗凝藥學監(jiān)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實現臨床數據采集處理;
具體是將散布在各醫(yī)療業(yè)務信息系統的患者的全部臨床信息數據準實時地采集并以患者為中心進行數據清洗轉換、歸一化處理、按就診患者進行數據整合已經數據存儲,便于后續(xù)各類評估、監(jiān)護模型調用;
步驟2,實現監(jiān)護患者入組評估;
具體是將患者的準實時化的臨床數據輸入監(jiān)護入組評估模型,通過對相關臨床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對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情況及當前的風險的評估結果,從中篩選出符合抗凝監(jiān)護條件的患者,這些患者在后續(xù)的抗凝治療過程中將接受各項抗凝藥學動態(tài)化監(jiān)護服務;該步驟包括如下兩個部分;
步驟3,實現主動監(jiān)測實時預警;
(1)建立監(jiān)護入組評估模型:監(jiān)護入組評估模型的實質是根據抗凝相關臨床診療指南、專家共識等專業(yè)文獻資料為業(yè)務指導,以指定的臨床對象屬性作為篩選條件項,按照指南共識相關的評估量表的要求為指定的篩選條件項設定判斷標準并對多個篩選條件項之間建立邏輯關系從而組合形成的評估判斷模型;
入組評估模型至少應包括:心房顫動入組評估模型、靜脈血栓栓塞(VTE)入組評估模型、心臟瓣膜疾病入組評估模型、手術患者入組評估模型;
(2)人工剔除不符合監(jiān)護條件的入組患者:為了提高入組患者的準確性,經監(jiān)護入組評估模型按照評估條件篩選出的患者需要由監(jiān)護藥師進行人工篩查,將那些不符合監(jiān)護條件的誤判患者給剔除出去,得到應該接受抗凝藥學監(jiān)護的患者;
該步驟主動監(jiān)測實時預警的實現方式是,抗凝監(jiān)護患者在使用抗凝藥物的過程中,將實時采集到的增量臨床數據輸入到各種監(jiān)測預警模型,由模型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并自動判斷患者是否出現疑似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信號或出現各類抗凝治療風險信號,并實時向醫(yī)生和抗凝藥師發(fā)送相關預警信息,使得臨床醫(yī)生和抗凝藥師為患者提供最佳抗凝治療監(jiān)管方案;
步驟3包括如下方式預警;
(1)華法林用法用量預警:
第一步:判斷患者是否已經在使用華法林——獲取患者醫(yī)囑信息,如果患者的醫(yī)囑信息里沒有華法林的用藥醫(yī)囑,意味著此患者沒有接受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流程結束;反之則表示此患者在接受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判斷抗凝治療效果——獲取患者檢驗信息里最新的INR值,如果INR在預設的治療窗范圍內,表示抗凝效果良好,不用調整華法林用法用量,流程結束;反之則表示抗凝效果不佳,需對華法林的用法用量進行調整,進入下一步驟;
第三步:輸出預警信息——如果患者最新的INR值低于預設的治療窗下限,則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需要增加華法林的用藥劑量;如果INR值高于預設的治療窗上限,則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需要減少華法林的用藥劑量或暫時停用華法林;
(2)抗凝藥物相互作用預警:
第一步:判斷患者是否已經在使用口服抗凝藥物——獲取患者醫(yī)囑信息,并和預設的口服抗凝藥物列表項依次進行比對,如果患者醫(yī)囑信息里沒有預設的口服抗凝藥物列表中的任一個藥品表示當前患者未使用口服抗凝藥物,流程結束;反正則表示此患者在接受口服抗凝藥物進行抗凝治療,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找出對當前使用的抗凝藥物的抗凝效果可能造成影響的藥品列表——將患者當前使用的抗凝藥物與預設的藥物相互作用表進行比對分析,從預設的藥物相互作用表里找出和當前使用的抗凝藥物存在相互作用的藥品列表,進入下一步;
第三步:判斷是否有對抗凝治療造成影響的藥物聯用情況——獲取患者的用藥醫(yī)囑信息,并和上一步得出的存在相互作用的藥品列表中的每個藥品依次
進行比對,如果患者醫(yī)囑信息里沒有上一步得出的存在相互作用的藥品列表中的任一個藥品表示當前患者沒有出現對抗凝治療造成影響的藥物聯用情況,流程結束;反正則表示此患者出現了可能對抗凝治療造成影響的藥物聯用情況,進入下一步驟;
第四步:判斷聯用對抗凝治療的影響——獲取患者檢驗信息里最新的INR值,如果INR在預設的治療窗范圍內,表示抗凝效果良好,不用調整用藥方案,流程結束;反之則表示抗凝效果不佳,需對抗凝藥物的用法用量進行調整,進入下一步驟;
第五步:輸出預警信息——如果患者最新的INR值低于預設的治療窗下限,則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需要增加口服抗凝藥物的用藥劑量;如果INR值高于預設的治療窗上限,則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需要減少口服抗凝藥物的用藥劑量或停止使用口服抗凝藥物;
(3)外科患者VTE風險評估預警:
第一步:判斷是否為外科患者——獲取住院患者的就診信息里的科室數據,并和預設的醫(yī)院外科科室進行比對,如果患者住院科室不在外科科室列表里表示當前患者不是外科患者,流程結束;
反正則表示患者是外科患者,并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計算患者當前的Caprini評分——獲取患者基本信息里的的年齡、體重、身高數據,獲取患者診斷信息里的診斷數據或ICD-10診斷編碼,獲取患者手術信息里的手術名稱或ICD-9-CM-3手術編碼,獲取患者的全部檢驗信息,獲取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按照Caprini量表評分標準計算每個量表評分項的得分,并將每項得分相加得到Caprini評估總分;
第三步:計算VTE風險等級——按照預設的普通外科手術患者VTE風險分層標準,根據患者當前Caprini評估總分值計算出VTE風險等級;
風險等級分為:非常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共4個等級;
第四步:輸出預警信息——根據患者當前的VTE風險等級,按照預先設定好的不同風險等級下的預警干預措施發(fā)出相應的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需要進行抗凝治療,同時向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提示可選抗凝藥物品種及其用法用量和療程等預防干預信息;
(4)內科患者VTE風險評估預警:
第一步:判斷是否為內科患者——獲取住院患者的就診信息里的科室數據,并和預設的醫(yī)院內科科室進行比對,如果患者住院科室不在內科科室列表里表示當前患者不是內科患者,流程結束;反正則表示患者是內科患者,并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計算患者當前的Padua評分——獲取患者基本信息里的的年齡、體重、身高數據,獲取患者診斷信息里的診斷數據或ICD-10診斷編碼,獲取患者的全部檢驗信息,獲取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按照Padua量表評分標準計算每個量表評分項的得分,并將每項得分相加得到Padua評估總分;
第三步:判斷患者VTE風險等級——如果患者當前Padua評估總分值大于預設的VTE高危風險分值則表示患者存在VTE發(fā)病高危風險,進入下一步驟;反之表示患者發(fā)生VTE的風險較低,流程結束;
第四步:輸出預警信息——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存在VTE高危風險,加強抗凝治療過程中的藥學監(jiān)護;
(5)房顫出血風險評估預警:
第一步:判斷患者是否為房顫患者——獲取當前患者的診斷信息,并和預設的房顫疾病關鍵詞依次進行比對分析,如果患者的診斷信息里包含任意一個預設的房顫疾病關鍵詞表示當前患者是房顫患者,進入下一步驟;反之當前患者不是房顫患者,流程結束;
第二步:計算患者當前的HAS-BLED評分——獲取患者基本信息里的的年齡數據,獲取患者的醫(yī)囑信息里的用藥數據;獲取患者診斷信息里的診斷數據或ICD-10診斷編碼,獲取患者的檢驗信息中的肝功能、腎功能檢驗結果數據及INR檢驗值,獲取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中的既往史數據,按照HAS-BLED量表評分標準計算每個量表評分項的得分,并將每項得分相加得到HAS-BLED評估總分;
第三步:判斷出血風險等級——如果患者當前HAS-BLED評估總分值大于預設的高危風險分值則表示患者存在出血高危風險,進入下一步驟;反之則表示出血風險較低,流程結束;
第四步:輸出預警信息——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存在出血高危風險,加強抗凝治療過程中的藥學監(jiān)護;
(6)圍術期出血風險評估預警:
第一步:判斷患者是否為手術患者——獲取患者的手術申請信息和手術信息,如果沒有同時查詢到任何手術申請數據和任何手術數據表示患者未被安排擇期手術或未做過手術,流程結束;反正表示患者即將接受擇期手術或完成手術,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判斷患者接受的手術及手術類型——從查詢出的患者手術申請數據或已完成的手術信息里得到手術名稱或ICD-9-CM-3手術編碼,進入下一步驟;
第三步:計算患者的出血風險——按照預設的手術及操作出血風險評估標準(風險分為:低風險、中等風險、高風險共3個等級),根據患者的手術名稱或ICD-9-CM-3手術編碼計算出患者手術的出血風險等級,如果患者出血風險等級為低風險,流程結束;如果患者出血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進入下一步驟;
第四步:輸出預警信息——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醫(yī)生及抗凝藥師此患者存在圍術期出血高危風險,需加強防治與監(jiān)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木老仁康軟件信息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木老仁康軟件信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363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發(fā)送系統、數據發(fā)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fā)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fā)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fā)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fā)系統、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fā)方法
- 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fā)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fā)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fā)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