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歷史重現率的道路常發擁堵識別方法、裝置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82488.2 | 申請日: | 2020-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307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朱麗云;胡楊林;張盈盈;武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 地址: | 100073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歷史 重現 道路 擁堵 識別 方法 裝置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歷史重現率的道路常發擁堵識別方法、裝置及設備,該方法包括:根據預設的第一時間范圍和第一道路區域生成擁堵評價區,所述第一道路區域包括有至少一個路段;針對歷史上的每個所述第一時間范圍,分別通過車載定位裝置每隔預設周期獲取的車輛行駛速度來獲取該第一時間范圍內所述第一道路區域中的各個路段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持續時間,并根據所述持續時間和路段長度,確定所述擁堵評價區是否處于第一擁堵狀態;根據歷史上所述擁堵評價區處于所述第一擁堵狀態的歷史重現率,判斷所述擁堵評價區的第一擁堵狀態是否為常發擁堵。上述方案中,同時考慮了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擁堵的影響,能夠真實的反映出目標區域的常發擁堵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道路擁堵識別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基于歷史重現率的道路常發擁堵識別方法、裝置及設備。
背景技術
在交通領域來說,由于結構化的原因,例如道路通行能力不足或某些時間斷面上的交通出行量大,會形成在固定時間段、固定道路位置頻繁發生的擁堵,通常被交通研究者定義為“常發擁堵”。通過長期的持續性監測,正確識別常發擁堵在空間和時間范圍上的影響狀態,能夠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研判依據,有利于指揮部門做好處置預案和勤務調度。通過識別常發擁堵的形態,交通規劃部門和交通行業管理部門能夠以此為依據,優化供給側通行能力,調劑交通出行需求。
現有技術對擁堵的識別,針對某路段在對擁堵狀態劃分時,只統計了離散的路段在離散時間點上的擁堵狀態,沒有從空間連續性和時間連續性上考慮擁堵發生的影響,難以真實的反映出目標區域的常發擁堵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歷史重現率的道路常發擁堵識別方法、裝置及設備,用于解決現有技術難以真實的反映出目標區域的常發擁堵狀態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歷史重現率的道路常發擁堵識別方法,包括:
根據預設的第一時間范圍和第一道路區域生成擁堵評價區,所述第一道路區域包括有至少一個路段;
針對歷史上的每個所述第一時間范圍,分別獲取該第一時間范圍內所述第一道路區域中的各個路段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持續時間,并根據所述持續時間和路段長度,確定所述擁堵評價區是否處于第一擁堵狀態;
根據歷史上所述擁堵評價區處于所述第一擁堵狀態的歷史重現率,判斷所述擁堵評價區的第一擁堵狀態是否為常發擁堵;
其中,獲取該第一時間范圍內所述第一道路區域中的各個路段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持續時間的步驟,包括:
通過安裝了車載定位裝置并在該第一時間范圍內行駛在第一道路區域中的目標路段的車輛回傳的定位數據,每隔預設周期獲取目標路段車輛行駛的速度,并求出所述預設周期內車輛在目標路段行駛的平均速度;
在所述預設周期內車輛在目標路段行駛的平均速度處于第一預設區間內時,判斷所述預設周期內目標路段的擁堵狀態為第一擁堵狀態,并累積該第一時間范圍內所述目標路段為第一擁堵狀態的時間,得到該第一時間范圍內所述第一道路區域中的目標路段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持續時間。
具體地,所述根據所述持續時間和路段長度,確定所述擁堵評價區是否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步驟,包括:
計算所述第一道路區域中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每個路段的長度與該路段在該第一時間范圍內處于第一擁堵狀態的持續時長的第一乘積,并對所述第一乘積進行累加,得到第一和值;
計算所述第一道路區域的路段的總長度和所述第一時間范圍的時長的第二乘積,并計算所述第一和值與第二乘積的比值,得到第一比例;
根據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第一預設門限,則確定所述擁堵評價區是否處于第一擁堵狀態。
具體地,所述歷史上所述擁堵評價區處于所述第一擁堵狀態的歷史重現率按照以下方式進行計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24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