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80159.4 | 申請日: | 2020-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66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葛卷清吾;深渡瀨修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R22/46 | 分類號: | B60R22/46;B60R22/48;B60R22/12;B60R2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呂琳;樸秀玉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座椅 安全帶 裝置 | ||
一種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包括:第一預張緊器,設于卷收器,被配置為將張力賦予織帶的肩部安全帶部;第二預張緊器,設于安全帶固定器部,被配置為將張力賦予織帶的腰部安全帶部;第三預張緊器,設于車輛用座椅的與安全帶固定器部相反的一側的側部并被配置為經由帶扣將張力賦予腰部安全帶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在車輛碰撞預知時使所述第一預張緊器工作,在碰撞感測后使所述第二預張緊器和所述第三預張緊器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
背景技術
日本特開2004-148968中公開了一種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該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在帶扣部設有在碰撞時工作的第一預張緊器,在卷收器部設有第二預張緊器,在腰部固定器(lap anchor)部設有第三預張緊器。此外,在日本特開2004-148968的座椅安全帶裝置中,在碰撞時(事故發生時)第一預張緊器工作,在車輛的事故危險度高的狀態時,第二預張緊器和第三預張緊器工作。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開2004-148968的座椅安全帶裝置中,在預知到車輛的碰撞的情況下第二預張緊器和第三預張緊器工作,因此,可以想到:張力被賦予織帶的肩部安全帶部和腰部安全帶部,由此,帶扣在車寬方向倒向乘坐者側。在該情況下,腰部安全帶部可能會從乘坐者的腰部(骨盆)脫離,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在具備分別在車輛碰撞時和碰撞預知時工作的預張緊器的構成中抑制腰部安全帶部從乘坐者的腰部脫離的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
本發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種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所述車輛用座椅安全帶裝置包括:織帶,第一端部卷掛于卷收器,第二端部裝配于配置在車輛用座椅的側部的安全帶固定器部;第一預張緊器,設于所述卷收器,被配置為通過工作將張力賦予所述肩部安全帶部;第二預張緊器,設于所述安全帶固定器部,被配置為通過工作將張力賦予所述腰部安全帶部;第三預張緊器,設于所述車輛用座椅的與所述安全帶固定器部相反的一側的側部,被配置為經由供舌板卡合的帶扣將張力賦予所述肩部安全帶部和所述腰部安全帶部;以及控制部。所述織帶穿過所述舌板。所述控制部被配置為:在車輛碰撞預知時使所述第一預張緊器工作,在碰撞感測后使所述第二預張緊器和所述第三預張緊器工作。所述織帶包括約束乘坐者的上身的肩部安全帶部和約束乘坐者的腰部的腰部安全帶部。
根據所述第一方案,織帶的第一端部卷掛于卷收器,第二端部裝配于安全帶固定器部。此外,織帶包括約束乘坐者的上身的肩部安全帶部和約束乘坐者的腰部的腰部安全帶部。而且,在車輛用座椅的與安全帶固定器部相反的一側的側部設有帶扣,織帶穿過舌板,舌板與帶扣卡合。
在此,在卷收器設有第一預張緊器,通過該第一預張緊器工作來將張力賦予肩部安全帶部。此外,在安全帶固定器部設有第二預張緊器,通過該第二預張緊器工作來將張力賦予腰部安全帶部。而且,設有通過工作將張力經由帶扣賦予肩部安全帶部和腰部安全帶部的第三預張緊器。并且,控制部在車輛碰撞預知時使第一預張緊器工作。由此,能在碰撞前將張力賦予肩部安全帶部來使乘坐者的上身約束在車輛用座椅。
此外,控制部在碰撞感測后使第二預張緊器和第三預張緊器工作來將張力賦予腰部安全帶部。由此,能抑制乘坐者的腰部與腰部安全帶部脫離。
在所述第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卷收器設于所述車輛用座椅的上部,所述第一預張緊器可以是搭載于所述車輛用座椅并被配置為通過供給電力來驅動的電動式預張緊器。
根據上述構成,與卷收器設于車輛主體側的構成相比較,能在更靠近乘坐者的位置將張力賦予肩部安全帶部。由此,能減少使第一預張緊器工作時所需的電力,能使預張緊器小型化。
在所述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二預張緊器和所述第三預張緊器可以是搭載于所述車輛用座椅并被配置為通過供給電力來驅動的電動式預張緊器。
根據上述構成,通過將第一預張緊器、第二預張緊器以及第三預張緊器設為電動式,能容易地調節賦予織帶的張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015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氣球的風幡
- 下一篇:齒輪機構和圖像形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