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碰撞緩沖性能的汽車水箱框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8052.8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6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貢志強;丁惠芬;丁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市鼎豪車輛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1/04 | 分類號: | B60K11/04;F16F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0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碰撞 緩沖 性能 汽車 水箱 框架 | ||
一種具有碰撞緩沖性能的汽車水箱框架,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它包含底板、夾緊機構和減震機構,底板前后兩側的左右兩側均設有螺栓孔,底板的上側設有夾緊機構,夾緊機構中的固定板設置在底板上表面的左右兩側上,夾緊機構的一側設有減震機構,減震機構懸設在底板一側的上方;水箱通過夾緊機構進行固定,夾緊機構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減震機構,可通過減震機構進行減震,從而可防止在碰撞過程中往座艙內位移,本發明具有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碰撞緩沖性能的汽車水箱框架。
背景技術
汽車前端一般設置有汽車水箱框架,用于安裝散熱器等總成,現有的汽車水箱框架通常為鈑金件,由若干鈑金件焊接組成非密閉的結構,因此現有結構的水箱框架其整體剛度較差,且在車身碰撞時,不會有效吸收沖擊能量,進而導致汽車前端動力總成在碰撞過程中往座艙內位移,威脅車內乘客的安全,現有亟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具有碰撞緩沖性能的汽車水箱框架,水箱通過夾緊機構進行固定,夾緊機構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減震機構,可通過減震機構進行減震,從而可防止在碰撞過程中往座艙內位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底板、夾緊機構和減震機構,底板前后兩側的左右兩側均設有螺栓孔,底板的上側設有夾緊機構,夾緊機構中的固定板設置在底板上表面的左右兩側上,夾緊機構的一側設有減震機構,減震機構懸設在底板一側的上方;
上述夾緊機構還包含夾板、一號連接板、轉桿、轉動齒輪和齒條,固定板的內部均設有空腔,該空腔內部的中心均設有轉動齒輪,該轉動齒輪的中心內插設有轉桿,轉桿的一端分別通過軸承與固定板一側的內側壁旋接,轉桿的另一端分別穿過固定板另一側壁內的軸承后,露設在固定板的外側,轉動齒輪的上下兩側均嚙合有齒條,齒條的一端固定在一側的一號連接板一側的側壁上,該齒條的另一端則插設在另一側的一號連接板側壁上的嵌槽內,一號連接板的另一側分別穿過固定板的兩側壁后,與夾板固定連接,夾板懸設在底板的兩側,夾板上等距設有數個一號透氣孔;
上述減震機構由減震板、二號連接板和彈簧構成,數個彈簧的一端等距固定在夾板的外側壁上,該彈簧的另一端上固定有減震板,該減震板上等距設有數個二號透氣孔,同一側的兩個減震板之間通過二號連接板連接,二號連接板的兩側分別活動插設在兩側的減震板內,二號連接板上等距設有數個三號透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的轉桿的外端上均固定有手擰,該手擰分別懸設在活動板和固定板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接板內側的上下兩側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塊。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的上側均懸設有限位板,限位板下側壁的前后兩側均固定有插桿,該插桿的下端活動插設在套管內,且通過螺栓固定,該套管分別插設固定在固定板的上側壁上,套管的上端分別露設在固定板的上側,套管的下側與空腔的上側呈同一水平面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的底板上表面的中心上設有凹槽,該凹槽內設有絲桿,絲桿兩端上的絲母的外邊緣分別與兩側的固定板下表面的的中心固定連接,該絲桿以中端為中心向兩側螺紋相反設置,絲桿的一端通過軸承與凹槽的一側壁旋接,絲桿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凹槽的另一側壁、固定箱的一側壁后,插設在從動齒輪內,且固定連接,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設置,主動齒輪的中心內插設固定有轉動軸,該轉動軸的一端通過軸承與固定箱的一側壁旋接,轉動軸的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電機與外部電源連接,電機固定在固定箱的內側壁上,固定箱與底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下表面的前后兩側均設有凸起,該凸起與固定板為一體式結構,凸起滑動設置在固定板上表面前后兩側的滑槽內。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市鼎豪車輛配件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市鼎豪車輛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80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