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特異性識別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單克隆抗體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1859.9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216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慧;邱紅玲;儲瑞藹;王壽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K16/12 | 分類號: | C07K16/12;C12N5/20;G01N33/577;G01N33/569;C12R1/9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陳靜 |
| 地址: | 20003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特異性 識別 o3 k6 溶血 弧菌 單克隆抗體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特異性識別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單克隆抗體及其應用。本發明人篩選獲得一株獨特的雜交瘤細胞株,其產生抗副溶血性弧菌的抗體,該抗體具有優異的識別特性,對于特定型別(O3:K6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結合/識別能力,而對于O3:K6血清型以外的其它副溶血性弧菌、以及其它非副溶血性弧菌則不發生結合/識別,特異性和敏感性俱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診斷或檢測領域,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特異性識別 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單克隆抗體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海洋弧菌,易引起食物中毒,其污染主要來自海產品,如墨魚、海魚、海蝦、海蟹、海蜇,以及含鹽分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臨床癥狀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在中國,副溶血弧菌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主要病原菌。因此,針對食品及環境中污染的副溶血性弧菌,建立快速有效的檢測技術,實現副溶血弧菌的有效監控,對降低微生物性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目前中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檢測主要依據“金標準”的是國標GB/T 4789-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副溶血性弧菌檢驗》或 PCR檢測方法,國標方法檢測需要專業的微生物技術人員,而PCR方法對儀器設備和檢測環境要求很高。基于免疫學的ELISA方法操作簡便,檢測時間短,可實現樣品的高通量(最高可達96個樣品)檢測,在食源性致病菌檢測監測與控制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ELISA檢測方法中使用的結果的準確性取決于抗體的質量。弧菌類細菌有大量的同源蛋白,而副溶血性弧菌這一種屬又有多個血清型,要篩選出能同時檢測多種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而不與其他細菌發生交叉反應的抗體并非易事。
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型和血清型都具有高度多樣性。但是,自1996年后世界范圍內出現的副溶血性弧菌臨床分離株(致病菌)以O3:K6血清型流行株為主,偶有其他血清型出現。中國副溶血性弧菌流行株亦是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針對食品及環境中污染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建立快速有效的檢測技術,是尤為重要的。但是,鑒于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系及血清型非常多,且其它的一些非副溶血性弧菌與它也有高的相似度,造成了其生物學檢測的困難,如何進行精確的判斷、減少誤判,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
綜上,本領域很有必要針對副溶血性弧菌開發特異性好且交叉干擾少的抗體,以滿足食品及其它多種樣本檢測等方面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特異性識別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單克隆抗體及其應用。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單克隆抗體,其是由保藏號為CCTCC NO: C202023的雜交瘤細胞株分泌的單克隆抗體。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雜交瘤細胞株,其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的保藏號是CCTCC NO:C202023。
在一個優選例中,所述的單克隆抗體或所述的雜交瘤細胞株的用途,用于制備特異性地識別或檢測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檢測試劑或檢測試劑盒。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檢測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包括:(1)定性檢測 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或(2)定量檢測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免疫綴合物,所述的免疫綴合物包括:所述的單克隆抗體;以及與所述單克隆抗體連接的可檢測標記物;較佳地,所述可檢測標記物包括:熒光標記物、顯色標記物;更佳地包括:辣根過氧化物酶、生物素、膠體金或熒光等可適合于抗體標記的可檢測標記物。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用于特異性識別或檢測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試劑盒,其包括:所述的單克隆抗體,所述的雜交瘤細胞株;和/或所述的免疫綴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185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煙具
- 下一篇:微型LED發光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