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5273.1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59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躍峰;何曉明;周留剛;康江;趙衛東;范杰;貢強;胡雪峰;谷金鋼;張瑞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瑞峰 |
| 主分類號: | G02B6/50 | 分類號: | G02B6/50;G02B6/5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 地址: | 030012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遠距離 牽引 正壓 推進 系統 方法 | ||
1.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號氣泵(1)、吹纜機(2)、氣封活塞(3)、硅芯管(4)、二號氣泵(5)和光纜盤(7),所述一號氣泵(1)的出氣端口與吹纜機(2)的進氣端口連接,用于為吹纜機(2)提供壓縮空氣,所述吹纜機(2)的吹纜頭與硅芯管(4)的一端密封連接,所述硅芯管(4)的另一端與二號氣泵(5)的進氣端口密封連接,所述氣封活塞(3)活動放置在硅芯管(4)內,所述光纜盤(7)上的光纜(8)經過吹纜機(2)后與氣封活塞(3)連接;
所述氣封活塞(3)包括骨架(301),所述骨架(301)右側為圓柱形,左側為圓臺形,在所述骨架(301)的左側面中部設置有攝像頭(310),在所述攝像頭(310)的四周呈環形設置有多個LED補光燈(317),在所述骨架(301)的左部和中部活動套設變形層(302),在所述變形層(302)的左側開設有與攝像頭(310)和LED補光燈(317)相對應的錐形孔(322),在所述變形層(302)的外側設置有多個密封環(303),以減小氣封活塞(3)與硅芯管(4)之間的接觸面積,且所述密封環(303)位于骨架(301)的圓柱形部位,在所述骨架(301)的右部設置擋環(323),以防止變形層(302)脫落,在所述骨架(301)上擋環(323)的右側設置有USB接口(318)和彈性連接片(308),在所述彈性連接片(308)上安裝有編碼器(309),且所述編碼器(309)的外邊緣與密封環(303)的外邊緣相齊平,在所述骨架(301)右側設置有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套(307)和管套(304),所述連接套(307)與骨架(301)螺紋連接,所述管套(304)套插在連接套(307)內,在所述管套(304)的左側設置有錐形卡環(305)和豁口,在所述管套(304)的右側設置有凸緣(306),在所述骨架(301)的內部設置有控制腔(311),在所述控制腔(311)內設置有電源(312)、MCU控制器(313)和通訊模塊(314),所述電源(312)與MCU控制器(313)、LED補光燈(317)和USB接口(318)電性連接,所述MCU控制器(313)與編碼器(309)、攝像頭(310)、通訊模塊(314)、LED補光燈(317)和USB接口(318)電性連接,所述編碼器(309)的位移數據經MCU控制器(313)處理后傳送至通訊模塊(314),再由通訊模塊(314)發送至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經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轉送至工作人員的手機上,以便于工作人員能夠隨時觀察到氣封活塞(3)在管內的精準位置,所述攝像頭(310)采集到的圖像信息經MCU控制器(313)處理后傳送至通訊模塊(314),再由通訊模塊(314)發送至附近的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經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轉送至工作人員的手機上,以方便工作人員觀察硅芯管(4)的內部情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硅芯管(4)與二號氣泵(5)之間還設置有緩沖管(6),所述緩沖管(6)由中空管和設置在中空管內的擋網組成,用于阻擋氣封活塞(3)脫離硅芯管(4)后繼續前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套(307)的外側上下對稱的設置有支架(319),在所述支架(319)上鉸接有L型桿(320),所述L型桿(320)的底部為弧形,在所述L型桿(320)的弧形部位鉸接有連接桿(321),所述連接桿(321)的另一端鉸接在凸緣(306)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腔(311)內還設置有一號無線收發模塊(315),所述一號無線收發模塊(315)與MCU控制器(313)電性連接,所述一號無線收發模塊(315)與定位尋檢器(324)中的二號無線收發模塊無線連接,所述定位尋檢器(324)包括二號無線收發模塊和讀卡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腔(311)內還設置有RFID電子標簽(316),以方便在挖出硅芯管(4)后,通過定位尋檢器(324)中的讀卡器與RFID電子標簽(316)相互感應,確定氣封活塞(3)的精準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瑞峰,未經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瑞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527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