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55273.1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59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躍峰;何曉明;周留剛;康江;趙衛東;范杰;貢強;胡雪峰;谷金鋼;張瑞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瑞峰 |
| 主分類號: | G02B6/50 | 分類號: | G02B6/50;G02B6/5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 地址: | 030012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遠距離 牽引 正壓 推進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及方法。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一號氣泵的出氣端口與吹纜機的進氣端口連接,吹纜機的吹纜頭與硅芯管的一端密封連接,硅芯管的另一端與二號氣泵的進氣端口密封連接,氣封活塞活動放置在硅芯管內,光纜盤上的光纜經過吹纜機后與氣封活塞連接,本發明敷設光纜時在硅芯管內光纜的進入端形成正壓推進狀態,在硅芯管內光纜的出口端形成負壓牽引狀態,將正壓推進和負壓牽引結合,達到1+1=2的效果,增大了作用于氣封活塞上的前行動力,解決了僅采用高壓推送出現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由于作用于氣封活塞上的前行動力得到增大了,也就滿足了更遠距離光纜敷的目地。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電纜敷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光纜敷設多采用氣吹敷設的方式,通常情況下,在道路上敷設光纜時,只有在地勢較平坦、硅芯管敷設較平直,且沒有壓損的情況下光纜敷設才能較為順利,在遇到硅芯管因外界擠壓等問題造成變形、破裂等情況時,常常會阻礙光纜的敷設,因此一般在敷設光纜前需要先進行試吹,來確定硅芯管是否堵塞,發現堵塞后都需要確定硅芯管堵塞位置,將變形的硅芯管切除重新套管,而現有技術中確定堵塞后位置一般靠在氣封活塞上綁一根線,在堵塞后將線和氣封活塞拉出,根據線的長度來獲取堵塞的大概位置,測量不夠精準,而且工序較為繁瑣,而且即便進行過試吹,在敷設光纜時也會遇到光纜與硅芯管之間的摩擦阻力太大,光纜前進動力不足的現象出現,此時如果增大氣壓可能會導致氣壓值超出硅芯管的承受范圍,出現爆管的情況,從而造成更大的施工事故和損失,不增加氣壓則光纜不能前進,造成進退兩難的地步,同時由于現有吹纜所能提供的推力不夠大,現有的吹纜工藝中一次性吹纜距離為1000-2000米,挖設太多的人手井會造成物力、人力的浪費,同時也由此帶來了較多的安全隱患,從而影響光纜的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及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智能遠距離負壓牽引正壓推進穿纜系統,包括一號氣泵、吹纜機、氣封活塞、硅芯管、二號氣泵和光纜盤,所述一號氣泵的出氣端口與吹纜機的進氣端口連接,用于為吹纜機提供壓縮空氣,所述吹纜機的吹纜頭與硅芯管的一端密封連接,所述硅芯管的另一端與二號氣泵的進氣端口密封連接,所述氣封活塞活動放置在硅芯管內,所述光纜盤上的光纜經過吹纜機后與氣封活塞連接。
進一步,在所述硅芯管與二號氣泵之間還設置有緩沖管,所述緩沖管由中空管和設置在中空管內的擋網組成,用于阻擋氣封活塞脫離硅芯管后繼續前進。
再進一步,所述氣封活塞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右側為圓柱形,左側為圓臺形,在所述骨架的左側面中部設置有攝像頭,在所述攝像頭的四周呈環形設置有多個LED補光燈,在所述骨架的左部和中部活動套設變形層,在所述變形層的左側開設有與攝像頭和LED補光燈相對應的錐形孔,在所述變形層的外側設置有多個密封環,以減小氣封活塞與硅芯管之間的接觸面積,且所述密封環位于骨架的圓柱形部位,在所述骨架的右部設置有擋環,以防止變形層脫落,在所述骨架上擋環的右側設置有USB接口和彈性連接片,在所述彈性連接片上安裝有編碼器,且所述編碼器的外邊緣與密封環的外邊緣相齊平,在所述骨架右側設置有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套和管套,所述連接套與骨架螺紋連接,所述管套套插在連接套內,在所述管套的左側設置有錐形卡環和豁口,在所述管套的右側設置有凸緣,在所述骨架的內部設置有控制腔,在所述控制腔內設置有電源、MCU控制器和通訊模塊,所述電源與MCU控制器、LED補光燈和USB接口電性連接,所述MCU控制器與編碼器、攝像頭、通訊模塊、LED補光燈和USB接口電性連接,所述編碼器的位移數據經MCU控制器處理后傳送至通訊模塊,再由通訊模塊發送至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經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轉送至工作人員的手機上,以便于工作人員能夠隨時觀察到氣封活塞在管內的精準位置,所述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信息經MCU控制器處理后傳送至通訊模塊,再由通訊模塊發送至附近的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經公用移動通信基站轉送至工作人員的手機上,以方便工作人員觀察硅芯管的內部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瑞峰,未經山西交通建設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張瑞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52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