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9147.5 | 申請日: | 2020-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96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申屠留芳;吳旋;劉涵;孫星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聯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閆超良 |
| 地址: | 22200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紅薯 秧苗 輪盤 式送苗 機構 | ||
1.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包括傳動系統、送苗機構、苗盤箱(11)、秧苗箱(12)、機架(17)、地輪(19)和夾持機構(20),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系統包括有電機(1)、聯軸器(2)、傳動軸(3)、錐齒輪(4)、第一傳動鏈輪(5)和第二傳動鏈輪(7),所述電機(1)通過聯軸器(2)連接傳動軸(3),所述傳動軸(3)自右向左依次設置錐齒輪(4)、第一傳動鏈輪(5)和第二傳動鏈輪(7),所述送苗機構包括有槽輪機構(6)、送苗盤實心軸(8)、載苗盤空心軸(9)、載苗盤傳動鏈輪(10)、不完全齒輪組從動齒輪(13)、軸套(14)、載苗盤(15)、送苗盤(18)、不完全齒輪組主動齒輪(21)、不完全齒輪傳動鏈輪(22),所述槽輪機構(6)和第一傳動鏈輪(5)傳動配合,所述送苗盤實心軸(8)一端和槽輪機構(6)側面中心固定,所述送苗盤實心軸(8)另一端和送苗盤(18)側面中心固定,所述載苗盤空心軸(9)設置在送苗盤實心軸(8)外圈,所述載苗盤空心軸(9)和第二傳動鏈輪(7)傳動配合,所述載苗盤傳動鏈輪(10)設置在載苗盤空心軸(9)左端側壁,所述不完全齒輪傳動鏈輪(22)和載苗盤傳動鏈輪(10)傳動配合,所述不完全齒輪組主動齒輪(21)通過連桿設置在不完全齒輪傳動鏈輪(22)側面中心,所述軸套(14)貫穿設置在送苗盤(18)上,所述軸套(14)內部轉動連接有連桿且連桿一端固定在不完全齒輪組從動齒輪(13)側面中心,所述連桿另一端固定在載苗盤(15)側面中心,所述載苗盤(15)上設置有四個可以自由拆卸,用更換苗盤,且均勻分布在載苗盤(15)四周的固定器(16),所述固定器(16)上固定有毛刷,所述錐齒輪(4)傳動配合有四桿機構傳動軸(23),所述四桿機構傳動軸(23)端部設置有四桿機構(24),所述夾持機構(20)和四桿機構(24)配合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苗機構和夾持機構(20)的動力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傳動鏈輪(5)、第二傳動鏈輪(7)、載苗盤傳動鏈輪組(10)節距相同且各組傳動比分別按照1:2,2:1,4:1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輪機構(6)的動停比為一比三,所述載苗盤(15)和送苗盤(18)的轉向相同,所述載苗盤(16)共有四組且圓周均勻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載苗盤空心軸(9)端部與送苗盤(18)側面不接觸,所述載苗盤空心軸(9)不接觸設置在送苗盤實心軸(8)外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16)共有四組且圓周均勻設置在載苗盤(15)側面,所述固定器(16)底部為傾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紅薯秧苗輪盤式送苗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20)為仿剪刀結構,所述夾持機構(20)夾持端通過彈簧拉緊作用處于閉合,通過中間連接點,使左端滾子緊貼凸輪表面,在凸輪表面輪廓曲線的作用下,滾子做開合運動,控制夾持端的張開與關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洋大學,未經江蘇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914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