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備陶瓷微珠的方法和陶瓷微珠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43599.2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967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成;裴廣斌;李岱;李敏;高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10 | 分類號: | C04B35/10;C04B35/16;C04B35/478;C04B35/48;C04B35/565;C04B35/581;C04B35/584;C04B35/622;C04B35/64;C04B35/632;C04B35/636;C09K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陳小蓮;劉依云 |
| 地址: | 471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陶瓷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陶瓷領域,公開了一種制作陶瓷微珠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配制含有有機單體、交聯劑、水溶性海藻酸鹽、陶瓷粉體、燒結助劑、引發劑和分散劑的漿料,所述有機單體、交聯劑、水溶性海藻酸鹽、引發劑和分散劑溶解在所述漿料中,其中,所述水溶性海藻酸鹽的數均分子量不低于4000;將步驟(1)配制的漿料以液滴的形式送入含有催化劑的油相,進行一次注凝成型,得到固化微珠;將步驟(2)所得固化微珠送入鈣源的水溶液,進行二次注凝成型,得到硬化微珠;將步驟(3)所得硬化微珠進行燒結;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陶瓷微珠具有致密度高、強度高、耐磨度高,且表面粗糙度低、不圓度低和油相損耗低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備陶瓷微珠生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制備陶瓷微珠的方法和陶瓷微珠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材料科學的高速發展,要求高純超細粉體的地方越來越多,對生產超細粉體的研磨介質-實心致密的陶瓷微珠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超細材料,如涂料、油墨、染料、陶瓷粉體、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化妝品等都需要用研磨微珠進行超細粉碎,因此對研磨微珠的耐磨性和尺寸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制備陶瓷球的方法有模壓法、粒化-滾動法、擠壓-滾動法、熔融法、溶膠-凝膠法等,然而,在制備高密度、小尺寸尤其是直徑小于2毫米的陶瓷微珠方面,目前這些傳統方法還難以達到。
CN1935478A公開了“一種注凝成型制備陶瓷微珠的方法及其裝置”。該方法利用液滴進入加熱的油相形成小球,并利用有機單體的聚合而達到固化,采用振蕩裝置分散小球。這種分散小球的方法對漿料的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須是低粘度的。一些高比表面的超細粉體配制的高固含量漿料,由于其粘度較高,用這種振蕩的方法,不易分散成球。CN1468826A提供了一種采用膠態法制備陶瓷微珠的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利用液滴進入加熱的油相形成小球,并利用有機單體的聚合而達到固化,采用能夠調節直徑的漏斗來滴出小球。這兩種方法制備的陶瓷微珠在未干燥時是軟、彈的小球,在沖洗等后處理過程中易造成微珠坯體表面缺陷,加大了微珠生坯的不圓度,收集的微珠表面粘附油性物質,不僅造成油性物質的浪費,還給燒結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制備過程中不易分散成球,形成的微珠生坯不圓度高、硬度低,微珠生坯表面粘附油性物質,既造成油的浪費,又不利于燒結的問題,提供一種制備陶瓷微珠的方法和陶瓷微珠及其應用,以實現制備的陶瓷微珠表面光滑、干凈,不圓度低,密度高,強度高,耐磨性好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制作陶瓷微珠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含有有機單體、交聯劑、水溶性海藻酸鹽、陶瓷粉體、燒結助劑、引發劑和分散劑的漿料,所述有機單體、交聯劑、水溶性海藻酸鹽、引發劑和分散劑溶解在所述漿料中,其中,所述水溶性海藻酸鹽的數均分子量不低于4000;
(2)將步驟(1)配制的漿料以液滴的形式送入含有催化劑的油相,進行一次注凝成型,得到固化微珠;
(3)將步驟(2)所得固化微珠送入鈣源的水溶液,進行二次注凝成型,得到硬化微珠;
(4)將步驟(3)所得硬化微珠進行燒結。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由上述方法制作的陶瓷微珠。
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陶瓷微珠在研磨超細粉體中的應用。
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制備的陶瓷微珠具有較高的致密度、強度和耐磨度,且陶瓷微珠的表面粗糙度較低,不圓度低,表面光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油相損耗較低,節省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用于制備陶瓷微珠的設備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塔體 2、閥門 3、油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洛陽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4359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