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裂縫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9454.5 | 申請日: | 2020-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30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皓冉;李永龍;陳永燦;張華;劉昭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K9/62;G01N21/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張欣欣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裂縫 檢測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出一種裂縫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涉及圖像處理領域。該方法包括:獲取目標建筑的待檢測圖像;將待檢測圖像輸入至裂縫檢測模型,以獲取目標建筑的初步預測圖像;裂縫檢測模型是根據目標建筑的多張裂縫訓練圖像獲取的;將待檢測圖像與初步預測圖像進行融合,獲取目標建筑的裂縫檢測圖像;裂縫檢測圖像用于確定目標建筑的裂縫情況。在目標建筑的待檢測圖像的基礎上,融合通過裂縫檢測模型獲取的初步預測圖像,以便獲取更為準確的裂縫檢測圖像,通過該裂縫檢測圖像可以更為準確的獲取到目標建筑的裂縫情況,相較于有損檢測,不會對目標建筑造成損壞;相較于人眼檢測,使用機器進行裂縫檢測提高了裂縫檢測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處理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裂縫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高壩、橋梁、混凝土路面等混凝土建筑物受地震、滑坡等因素的影響,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容易形成嚴重威脅建筑物安全的裂縫缺陷。為了評估這些建筑物健康狀況,一般對這些裂縫進行裂縫檢測,并將其作為評估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指標。
傳統的混凝土裂縫檢測主要為人工裸眼檢測、有損檢測、傳統圖像處理技術的方法。其中,人工裸眼檢測存在人力成本高、主觀性強、誤檢率高、耗時長等缺點;有損檢測在檢測過程中會對混凝土結構造成二次損壞;傳統的圖像處理技術需要人工設計特定的目標檢測目標,其工作量繁瑣、泛化能力和效率均不高;傳統的混凝土裂縫檢測無法快速地、準確地實現目標建筑的裂縫分割檢測。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裂縫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裂縫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獲取目標建筑的待檢測圖像。將所述待檢測圖像輸入至裂縫檢測模型,以獲取所述目標建筑的初步預測圖像;其中,所述裂縫檢測模型是根據所述目標建筑的多張裂縫訓練圖像獲取的。將所述待檢測圖像與所述初步預測圖像進行融合,獲取所述目標建筑的裂縫檢測圖像;所述裂縫檢測圖像用于確定所述目標建筑的裂縫情況。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將所述待檢測圖像與所述初步預測圖像進行融合,獲取所述目標建筑的裂縫檢測圖像,包括:獲取所述初步預測圖像的至少一個有效感受野;所述有效感受野用于指示所述目標建筑中具有待確認裂縫的區域。將所述待檢測圖像和所述有效感受野進行聚類,獲取所述裂縫檢測圖像;所述裂縫檢測圖像包括所述待確認裂縫和所述目標建筑的背景像素。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將所述待檢測圖像和所述有效感受野進行聚類,獲取所述裂縫檢測圖像,包括:根據所述待檢測圖像和多個所述有效感受野,獲取聚類樣本集;所述聚類樣本集包括所述待檢測圖像和所述待確認裂縫的多個聚類樣本;根據所述聚類樣本集,獲取所述待確認裂縫的裂縫聚類結果和所述背景像素的背景聚類結果;所述裂縫聚類結果表征所述待確認裂縫在所述待檢測圖像中的分布情況,所述背景聚類結果表征所述目標建筑在所述待檢測圖像中的背景像素信息;將所述裂縫聚類結果和所述背景聚類結果融合,獲取所述裂縫檢測圖像。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聚類樣本集,獲取所述待確認裂縫的裂縫聚類結果和所述背景像素的背景聚類結果,包括:從多個所述聚類樣本中獲取裂縫質心向量和背景質心向量;所述裂縫質心向量為多個所述聚類樣本中距離裂縫平均值最小的聚類樣本,所述裂縫平均值為屬于裂縫類別的多個所述聚類樣本的平均值;所述背景質心向量為多個所述聚類樣本中距離背景平均值最小的聚類樣本,所述背景平均值為屬于除所述裂縫類別外的多個所述聚類樣本的平均值。根據屬于所述裂縫類別的多個所述聚類樣本,迭代所述裂縫質心向量至收斂,以獲取所述裂縫聚類結果。根據屬于除所述裂縫類別外的多個所述聚類樣本,迭代所述背景質心向量至收斂,以獲取所述背景聚類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未經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94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煤質在線監測的燃燒優化方法
- 下一篇:骨科手術鉆鋸動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