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便于使用的智能碳滑板壓制用液壓加工模具及其壓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35636.5 | 申請日: | 2020-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16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小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22/02 | 分類號: | B21D22/02;B21D37/10;B21D45/08 |
| 代理公司: | 太原榮信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楊凱;連慧敏 |
| 地址: | 037002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于 使用 智能 滑板 壓制 液壓 加工 模具 及其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便于使用的智能碳滑板壓制用液壓加工模具,包括底板,矩形板底面設有沖壓機構,位于矩形板下方外側在底板頂面上設有一對電機座,電機通過驅動件與沖壓機構內的固定座活動連接;底板頂面另一側設有下模板組件;位于下模板組件正上方橫向設有橫梁,橫梁兩端分別與廠房內墻壁固接,橫梁下方設有吊裝機構;底板底面四個拐角均設有支撐座。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便于使用的智能碳滑板壓制用液壓加工模具的壓制方法;本發(fā)明操作步驟簡單便于移動,有效解決了碳滑板加工模板不便更換的問題,通過各個機構配合使用,方便了上下料及更換模板,同時減輕了工人的勞動負擔,提高了碳滑板加工模具的生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碳滑板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便于使用的智能碳滑板壓制用液壓加工模具及其壓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電力牽引機車從接觸網取得電能的電氣設備,安裝在機車或動車車頂上,電氣設備通常為受電弓,電力牽引機車通過受電弓上的碳滑板與接觸網接觸從上面取電。
現(xiàn)有的技術對碳滑板進行生產時,通常采用旋擠壓機進行碳滑板模板的擠壓,螺旋擠壓機對應的碳滑板加工模板比較單一,無法更換碳滑板加工模板,且此種螺旋擠壓機只可以擠壓一根產品或一種產品,產量較低不便于人們使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便于使用的智能碳滑板壓制用液壓加工模具。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便于使用的智能碳滑板壓制用液壓加工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為水平橫向放置的矩形狀長板,所述底板前后端面均橫向設有第一滑軌,每根所述第一滑軌兩端均固接有第一擋塊,所述底板頂面一側正上方懸空設有矩形板,位于矩形板底面四個拐角正下方在每根所述第一滑軌上均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矩形板底面設有沖壓機構,位于矩形板下方外側在所述底板頂面上設有一對電機座,每座所述電機座頂面均橫向安裝有輸出端朝內的電機,所述電機通過驅動件與沖壓機構內的固定座活動連接;所述底板頂面另一側設有下模板組件,位于下模板組件外側在所述底板頂面上設有第二伸縮缸底板,所述第二伸縮缸底板內端面設有一對輸出端朝內的第二伸縮缸,每個所述第二伸縮缸的伸縮桿端部均設有第二連塊,每塊所述第二連塊均分別與下模板組件內的第二連接板外側面固接;位于底板上方設有開口朝下的“凹”字形橫梁,所述橫梁底部兩端分別與底板兩端面中部固接,位于下模板組件上方在所述橫梁內頂面設有吊裝機構;所述底板底面四個拐角均設有支撐座,每座所述支撐座底面均安裝有滾輪支架,每個滾輪支架均為開口朝下的U形板,每個所述滾輪支架內均通過滾輪軸與滾輪鉸接。
優(yōu)選地,所述沖壓機構包括壓板、第一滑桿、固定座、第一伸縮缸、上模板,所述矩形板底面正下方設有壓板,所述壓板為矩形板狀且與矩形板平行放置,所述壓板頂面四個拐角均凹陷有第一通孔,每個所述第一通孔內均固接有第一滑筒;所述矩形板底面四個拐角均設有第一滑桿,每塊所述第一滑塊頂面固接有固定座,每根所述第一滑桿底端均貫穿對應一側的第一滑筒與固定座固接;所述矩形板底面縱向凹陷有一對第一伸縮缸孔,每個所述第一伸縮缸孔內均安裝有輸出端朝下的第一伸縮缸,每個所述第一伸縮缸的伸縮桿端部均設有第一連塊,每塊所述第一連塊均分別與壓板頂面固接;所述壓板底面設有方形板狀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面凹陷有上模槽,所述上模槽內縱向設有多排弧形壓板。
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件包括縱板、螺紋筒、螺紋桿,所述底板頂面中部與兩個電機輸出端對應的位置均設有軸承座,每座所述軸承座內均安裝有軸承;靠近兩個電機輸出端在沖壓機構內的兩座固定座內側面分別與縱板兩端固接,所述縱板頂面與兩個電機輸出端對應的位置均固接有螺紋筒,每個所述電機的電機軸端部均設有聯(lián)軸器,每個所述聯(lián)軸器外側輸出端均設有螺紋桿,每根所述螺紋桿均與對應的螺紋筒螺旋連接,且每根螺紋桿外端均與對應的軸承內鋼圈固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56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