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刷臉支付的數據擁堵處理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34195.7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09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龔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五聯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0 | 分類號: | G06F11/30;G06F16/583;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勝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張廣興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沙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支付 數據 擁堵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基于刷臉支付的數據擁堵處理方法及裝置,運用于快捷支付技術領域,其方法為:將刷臉支付設備與數據庫進行配置化許可對接,實現刷臉支付設備與數據庫的對接,刷臉支付設備所獲取到的客戶面部圖片能夠上傳至數據庫,以進而確定出對應的ID賬戶,最終實現扣款;獲取客戶的面部圖片;在獲取到面部圖片后,監聽所述數據庫當前的CPU占用比,并根據所述CPU占用比采用對應的預設規則從所述數據庫中確定出與面部圖片預關聯的ID賬戶,從而實現刷臉支付設備與數據庫之間,不需要中間服務器的參與,有效的解決了目前通過多個中間服務器的相互配合以防擁堵,導致減慢用戶的交互數據傳輸速度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快捷支付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為一種基于刷臉支付的數據擁堵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數據處理的中間服務器,通常會在用戶交互數據量過大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內存緩釋,通常采用地域法:確定用戶位置,將用戶的交互數據流導入對應于用戶位置的服務器,實現緩釋;采用監控引流法,監測服務器當前CPU占用量,當當前CPU占用量超過設定值時,將超出的CPU占用量對應的用戶交互數據流導入至其他服務器,等等;
對于目前的刷臉支付領域而言,因為所有的面部數據均必要存儲于一個數據庫中,數據庫與若干中間服務器進行許可協議的連接,上述現有技術中所有的防擁堵方法均是采用多個中間服務器的相互配合,以達到防擁堵的效果;這類方案雖然解決了中間服務器因過載崩潰的問題,但通過多個中間服務器的相互配合實質上減慢用戶的交互數據傳輸速度。
發明內容
本申請旨在解決目前通過多個中間服務器的相互配合以防擁堵,導致減慢用戶的交互數據傳輸速度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基于刷臉支付的數據擁堵處理方法及裝置。
本申請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手段:
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刷臉支付的數據擁堵處理方法,包括:
將刷臉支付設備與數據庫進行配置化許可對接;
獲取客戶的面部圖片;
監聽所述數據庫當前的CPU占用比,并根據所述CPU占用比采用對應的預設規則從所述數據庫中確定出與面部圖片預關聯的ID賬戶。
進一步地,當所述CPU占用比處于第一預設占比區間時,則所述采用對應的預設規則從所述數據庫中確定出與面部圖片預關聯的ID賬戶的步驟包括:
利用數據庫linux內核中的strace功能對面部圖片對應預關聯的ID賬戶進行劫持鎖定,其中,
所述strace功能是運用面部圖片與ptrace函數,所述ptrace函數本身不具備調取程序的pid和ID賬戶鎖定的功能,因此需要向數據庫linux內核中的syscall_enter(structptregs*regs)函數的尾部添加調用框架腳本,最終通過面部圖片導入至調用框架腳本,以輸出pid調取程序從數據庫中根據面部圖片劫持鎖定ID賬戶。
進一步地,將刷臉支付設備與數據庫進行配置化許可對接的步驟包括:
向數據庫linux內核中的syscall_enter(struct ptregs*regs)函數的尾部添加調用框架腳本。
進一步地,當所述CPU占用比處于第二預設占比區間時,則所述采用對應的預設規則從所述數據庫中確定出與面部圖片預關聯的ID賬戶的步驟包括:
將所述面部圖片轉換為第一base64編碼;
從所述數據庫確定出與第一base64編碼相同的第二base64編碼,進而確定所述第二base64編碼對應的ID賬戶。
進一步地,將刷臉支付設備與數據庫進行配置化許可對接的步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五聯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五聯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419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