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訓練裝置及訓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31981.1 | 申請日: | 2020-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11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勇;沈進東;付新馳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3B26/00 | 分類號: | A63B2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華英 |
| 地址: | 230009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訓練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訓練裝置及訓練方法,所述訓練裝置包括前肢曲柄滑塊機構、中部支撐機構、聯動機構、后肢曲柄滑塊機構以及底座傾斜機構,所述前肢曲柄滑塊機構安裝于底座傾斜機構上,所述后肢曲柄滑塊機構安裝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所述聯動機構與所述前肢曲柄滑塊機構、后肢曲柄滑塊機構連接,所述中部支撐機構安裝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所述聯動機構固定于所述中部支撐機構上。本發明大大提高了患者爬行時的舒適度和矯正爬行姿勢,更有利于患者恢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康復醫療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訓練裝置及訓練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的醫藥學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形成了許多傳統的康復醫療方法。據統計,脊椎病患者和腰椎病患者人數是成人總數的60%~80%,尤其是中老年人。據報道,97%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病,并且有了年輕化的趨勢。脊椎病作為一種臨床多發病,當病情沒有得到及時遏制、任其發展的話,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目前,脊椎病臨床前期治療多采用藥物和矯正治療,后期主要采用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以及爬行訓練等自然療法,其中爬行訓練康復效果較佳。有科學家研究指出,四腳著地的爬行動物很少患有脊椎方面的疾病,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動物采用爬行的活動方式,由四肢來共同分擔身體重量,從而較小的脊椎的負擔。
現有技術中的爬行機運動軌跡只是單一的往復直線運動,和爬行的實際動作軌跡相差較大,且運動強度較高,并不適用于脊椎病患者的康復過程。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訓練裝置及訓練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爬行機運動軌跡只是單一的往復直線運動,和爬行的實際動作軌跡相差較大,且運動強度較高,并不適用于脊椎病患者的康復過程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訓練裝置,所述訓練裝置包括:
前肢曲柄滑塊機構,其安裝于底座傾斜機構上;
后肢曲柄滑塊機構,其安裝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
聯動機構,其與所述前肢曲柄滑塊機構、后肢曲柄滑塊機構連接;
中部支撐機構,其安裝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所述聯動機構安裝于所述中部支撐機構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前肢曲柄滑塊機構包括:
第一導軌平臺,其通過第一支撐桿設置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
第一曲柄,其分布于所述第一導軌平臺的兩側,兩側的所述第一曲柄與第一聯動軸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聯動軸與所述聯動機構鉸接;
第一連桿,其一端與所述第一曲柄鉸接;
第一滾輪,其與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鉸接,所述第一滾輪與所述第一導軌平臺形成移動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中部支撐機構包括:
第二支撐桿,其上安裝有所述聯動機構,所述第二支撐桿固定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
中部支撐帶,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后肢曲柄滑塊機構包括:
第二導軌平臺,其通過第三支撐桿設置于所述底座傾斜機構上;
第二曲柄,其分布于所述第二導軌平臺的兩側,兩側的所述第二曲柄與第二聯動軸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聯動軸與所述聯動機構連接;
第二連桿,其一端與所述第二曲柄鉸接;
第二滾輪,其與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鉸接,所述第二滾輪與所述第二導軌平臺形成移動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聯動機構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19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