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耐蝕帶鋼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31109.7 | 申請日: | 2020-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63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閆博;焦四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4;C22C38/12;C22C38/44;C22C38/60;C22C38/46;C22C38/42;C22C38/48;C22C38/50;C22C38/54;B32B15/01;B32B15/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信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楊丹莉;李丹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耐蝕 帶鋼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耐蝕帶鋼,其包括碳鋼基層以及與碳鋼基層軋制復合的耐蝕覆層,其中耐蝕覆層為奧氏體不銹鋼或純鈦,耐蝕覆層的厚度為帶鋼總厚度的0.5~5%。此外,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的高耐蝕帶鋼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驟:(1)獲得基層材和覆層材;(2)組坯;(3)預加熱:將坯料在1150~1250℃的溫度下進行預加熱,以使耐蝕覆層與碳鋼基層的各元素在界面發生擴散,形成穩定的過渡層,之后緩冷至室溫;(4)二次加熱和軋制;(5)水冷后進行卷取。該高耐蝕帶鋼通過合理的成分設計、厚度設計以及工藝設計最終使得獲得的鋼板或是鋼帶具有高耐蝕表面、層間結合性能好,且鋼板或是鋼帶的力學性能優良,可加工性能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種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耐蝕帶鋼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除了對鋼板產品表面鍍鋅或鋅合金從而提高其耐蝕性外,還有一種提高碳鋼耐蝕性的方式,即通過軋制復合方式,在碳鋼板表面形成高耐蝕層,該方式不需要在軋后進行涂鍍工序,且高耐蝕層的耐蝕性遠高于通過鍍鋅工藝所獲得的鋅層,這是因為:軋制復合的高耐蝕層與碳鋼之間為冶金結合,因而,既能夠保證鋼板強度與可加工性能,又具有良好的耐蝕性,達到產品升級的目的。但是現有技術中,軋制復合工藝受到高耐蝕層厚度的限制,想要進一步減小高耐蝕層的厚度,則組坯、加熱、軋制的難度迅速增高,目前行業內沒有成功的事例。
而若是需要獲得高耐蝕層的厚度在總厚度5%內的鋼板或鋼帶,其難度極高,難度主要包括:
(1)高耐蝕層與作為基體金屬的碳鋼板的比例相差較大,通常該比例超過1:50,會使得材料特性的差異巨大,進而導致加熱工序、軋制工序或熱處理工序難以控制。這些難度具體來說,比如:在加熱過程中溫度不均勻,引起的變形鼓包,導致高耐蝕層與基體金屬無法結合;又比如:在軋制過程中,高耐蝕層容易與基體金屬分離、開裂,導致最終鋼板的厚度的均勻性難以保證,
(2)對于總厚度在0.2~2mm的熱冷軋帶鋼而言,其高耐蝕層厚度只有20-100μm,若前期的復合未完成,結合質量不佳,則經過后續酸洗、成型等加工后,成品的耐蝕層的連續性、均勻性無法保證,對于后期使用帶來巨大問題。
(3)在一些鋼板中,當碳鋼板層中碳含量較高時,若缺少穩定化元素,則高耐蝕層與碳鋼板層之間的界面結合處的碳鋼板一側會存在明顯脫碳層,導致碳鋼板層的基材組織不均勻,進而導致加工后容易產生表面缺陷,使得最終產品的力學性能也難以滿足需要。
基于此,期望獲得一種高耐蝕帶鋼,該高耐蝕帶鋼通過合理的成分設計、厚度設計以及工藝設計最終使得獲得的鋼板或是鋼帶具有高耐蝕表面、層間結合性能好,且鋼板或是鋼帶的力學性能優良,可加工性能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高耐蝕帶鋼,該高耐蝕帶鋼通過合理的成分設計、厚度設計以及工藝設計最終使得獲得的鋼板或是鋼帶具有高耐蝕表面、層間結合性能好,且鋼板或是鋼帶的力學性能優良,可加工性能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耐蝕帶鋼,其包括碳鋼基層以及與碳鋼基層軋制復合的耐蝕覆層,其中耐蝕覆層為奧氏體不銹鋼或純鈦,耐蝕覆層的厚度為帶鋼總厚度的0.5~5%。
在本發明所述的高耐蝕帶鋼中,耐蝕覆層的厚度對于最終的帶鋼產品的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若耐蝕覆層的厚度過厚,則會影響帶鋼產品的力學性能,提高成本。而若耐蝕覆層的厚度過薄,則會降低高耐蝕帶鋼的耐蝕性和使用壽命。基于此,在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中,控制耐蝕覆層的厚度為帶鋼總厚度的0.5~5%。
需要說明的是,本案的耐蝕覆層是超薄的耐蝕覆層,其厚度僅為帶鋼總厚度0.5~5%,其較之現有技術中的常規覆層的厚度要薄很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耐蝕覆層所采用的奧氏體不銹鋼或是純鈦可以只需滿足國家或國際標準即可,根據使用工況條件選擇不同耐蝕級別的奧氏體不銹鋼或純鈦,例如奧氏體不銹鋼可以采用304、304L、316、316L,純鈦可以采用TA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3110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