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0101.0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40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付博;齊明;陳冰冰;馮明珠;廖宇晴;陳錳珊;方俊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B4/10 | 分類號: | A23B4/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楓;何鍵云 |
| 地址: | 528137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草魚 魚片 天然 保鮮劑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天然保鮮劑由殼聚糖、魚精蛋白、茶多酚、溶菌酶和乳酸鏈球菌素組成,其中,殼聚糖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1.0%~1.2%,魚精蛋白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3%~0.5%,茶多酚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06%~0.08%,溶菌酶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03%~0.05%,乳酸鏈球菌素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008%~0.01%。本發明采用殼聚糖、魚精蛋白、茶多酚、溶菌酶和乳酸鏈球菌素復合成本發明的天然保鮮劑,組成柵欄因子,可用更低的使用量達到了高濃度單一使用量的效果,保鮮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草魚保鮮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草魚作為“四大家魚”之一,其產量十分巨大,現有的保鮮方法多采用-18℃以下的冷凍保藏、貯運、銷售,其過程存在耗能高、成本高等問題,且低溫凍藏易引起冰晶增大,凍魚肉解凍后細胞破損、復原性差、持水力下降,食用口感差,且難以達到較長的保質期。
中國專利CN101828589A公開的一種草魚魚片的保鮮劑為殼聚糖、醋酸和茶多酚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各組分在混合水溶液中的濃度如下:殼聚糖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1.3-1.7%;醋酸的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9-1.1%;茶多酚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0.4-0.6%。該草魚魚片保鮮劑的使用方法,按照如下操作步驟進行:(1)將草魚去鱗,去內臟,去頭尾后,洗凈切片,放入上述保鮮劑中浸漬2-3min,取出瀝干1min后,于4℃條件下風干即在魚片表面形成一層保鮮薄膜,該保鮮薄膜即涂膜可食用;(2)將覆有保鮮薄膜的草魚魚片放入保鮮袋中,扎口,于4℃的冰箱中貯藏。使用該保鮮劑在草魚魚片表層形成的復合涂膜能夠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來阻止細菌對蛋白的分解,減慢了草魚片中脂肪氧化,有效的維持了草魚片的品質,延長其貯藏期。此可食性涂膜可提高草魚片貯藏品質,使草魚片在0-4℃的環境中貯藏期達到近20天。
該保鮮劑中殼聚糖的含量過高,保鮮劑的吸濕性過強,影響礦物質、脂類的消化吸收。此外,該保鮮劑中的茶多酚含量也過高,容易造成保鮮對象的澀味,甚至改變保鮮對象顏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用量低,保鮮效果好。
本發明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的使用方法,保鮮效果好,成本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由殼聚糖、魚精蛋白、茶多酚、溶菌酶和乳酸鏈球菌素組成,其中,殼聚糖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為1.0%~1.2%,魚精蛋白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3%~0.5%,茶多酚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06%~0.08%,溶菌酶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03%~0.05%,乳酸鏈球菌素的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0.008%~0.01%。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溶菌酶的酶活力≥2000U/mg。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乳酸鏈球菌素的生物效價≥1000IU/mg。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殼聚糖的純度≥98%,所述魚精蛋白的純度≥99%,所述茶多酚的純度≥98%。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分別稱取10~12g殼聚糖、3~5g魚精蛋白、0.6~0.8g茶多酚、0.3~0.5g溶菌酶、0.08~0.1g乳酸鏈球菌素至容器中,加適量無菌水攪拌均勻,用無菌水定容至1000mL,并于0-4℃儲藏備用。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草魚魚片天然保鮮劑的使用方法,包括:
將草魚去鱗,去內臟,去頭尾后,洗凈切片;
將魚片放入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天然保鮮劑中浸漬3~6min,取出瀝干后裝入保鮮袋中,于0~4℃條件貯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未經佛山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01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