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預防感冒的姜糖紫蘇米糕的制作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9793.7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34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趙曉燕;孫璐;王萌;張曉偉;陳軍;劉紅開;朱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7/10 | 分類號: | A23L7/10;A23L29/30;A23L33/10;A23L33/105;A23P30/25;A23P20/18;A23P20/15;A23L3/3472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25002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預防 感冒 紫蘇 米糕 制作 工藝 | ||
本發明屬于食品開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預防感冒的姜糖紫蘇米糕的制作工藝。該制作工藝通過以下步驟完成:首先將配料混勻,然后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處理,形成糊狀糕團直接流入3D打印機原料筒中進行3D打印即可。本發明選取的安丘老姜在加工領域應用較少,此類口味的米糕缺乏。本發明加工中保留了姜皮,制備的紫蘇米糕口感好,豐富產品的口感,同各原料協同作用,延長食品保存期,增加其商業價值,制備的米糕持水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開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預防感冒的姜糖紫蘇米糕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米糕是我國傳統的小吃之一,在漢代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來蒸成,加工制作方便,耐貯藏,食用方法多樣,古今中外備受歡迎,隨著現代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健康飲食有效預防疾病成為人們對食物首選的條件之一。而食用米糕之季,正值冬天,而冬季冷空氣流感增多,人們易感染風寒,風寒食療中記載姜糖紫蘇飲可有效預防風寒感冒,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的功效,也可用于治療患有惡心、嘔吐等癥的胃腸型感冒。綜上所述,將米糕與紫蘇飲二者結合形成具有預防感冒功效的藥膳小食品,適應季節變化,更好的提高食品品質。
隨著現代工業化發展,3D打印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基于3D數字模型將不同的材料整合在一起取決于化學反應或相變。3D打印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為創造復雜創新的產品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通過計算機的輔助設計,創建具有多種口味和形狀的食品,并且具有特定的功能性,通過打印制成的米糕,形狀結構穩定不易破碎且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置,食用時帶來更好的視覺沖擊,提高就餐者的食欲,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生活節奏。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市場空白,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預防感冒的姜糖紫蘇米糕制作工藝,以改善米糕的加工工藝和口味,同時保留了原有的口感。本發明運用前沿技術進行突破與創新,不僅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同時提升了米糕的感官品質和營養價值。
本發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預防感冒的姜糖紫蘇米糕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姜糖紫蘇米糕的配料混合均勻;
(2)反應釜處理:將過篩后的粉料和水一起投放到反應釜中,啟動機器進行加熱攪拌10-20分鐘,轉速為150-300轉/分,溫度為100-150℃,出料口與3D打印機的原料筒相連接,攪拌形成成熟糊狀糕團直接流入3D打印機原料筒中;
(3)開啟3D打印機,將3D打印機中的模型分層信息調整為直徑5cm半球體,打印機以螺旋上升的方式進行打印,將原料筒中混合液擠出于其可移動的工作平臺上,同時成型劑A的混合物附著在原料上形成厚度小于100微米的透明薄膜,制得中間成型材料,啟動3D打印機的噴霧筒將成型劑B均勻噴涂于剛擠出的中間成型材料上,在原料表面形成硬質糖薄層,即打印完成;重復上述步驟,最終堆疊出三維實體食物,打印工作臺溫度20-40℃,原料筒與成形劑A保持45-55℃。
本發明制備的姜糖紫蘇米糕的配料具體為:糯米粉5-8份、粘米粉1-15份、水10-20份、生姜3-6份、紫蘇葉3-6份、紅糖10-20份。
上述生姜、紫蘇葉為生姜、紫蘇葉的超微粉。
本發明所使用的生姜超微粉為將生姜清洗干凈后,直接進行研磨,然后將姜泥中加入雞蛋蛋清,攪拌均勻后靜置20-30min,然后將混合物料進行冷凍干燥,進行超微粉碎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姜泥和雞蛋蛋清的質量比為5:1。
進一步的,所述成型劑A為海藻酸糖、蘆薈提取物及水按照質量比1:3: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大學,未經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979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