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發光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7669.7 | 申請日: | 2020-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6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利霞;李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利霞 |
| 主分類號: | F21K2/00 | 分類號: | F21K2/00;F21V7/10;F21V17/02;F21V3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高炬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楊明輝 |
| 地址: | 241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發光管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自發光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制造方法中的自發光管包括頂板、底板、反光鏡柱和燈管;所述燈管一端安裝在頂板上,另一端安裝在底板上;所述頂板的底端側壁和所述底板的頂端側壁均開有環形內滑槽和環形外滑槽;所述反光鏡柱的個數為多個反光鏡柱的兩端對稱設有滑柱,反光鏡柱通過滑柱分別滑動連接在環形內滑槽內和環形外滑槽內;通過頂板、底板、反光鏡柱和燈管的配合實現對自發光管的反光作用,從而延長自發光管發出的光線距離,增強了自發光燈管在戶外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光管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自發光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氚管,又稱氚燈、β燈,是一種利用氫的同位素氚的放射性制造的發光裝置,其主要結構是在一個密閉玻璃管中充入氚氣,由氚在β衰變時釋放出的電子射中涂在玻璃管內部的熒光粉,發出熒光;這個過程被稱為輻射發光;氚管的發光不需要從外界接受電能,因此常常應用在警示裝置和手表上;近年來,類似于氚管的發光裝置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利用鐳等有強烈放射性,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制造的光源;氚管的構造非常簡單,就是在一根硼硅玻璃管的內壁涂上含熒光涂料,充入微量的氚氣后密封;氚氣會均勻的釋放出少量的電子流,激發管壁上的熒光材料,使其發光;氚管發出的光非常微弱,在白天幾乎不可見,但是在晚上的能見距離能達到數米;因為氚的半衰期為12.43年,此類夜光手表上的氚管使用壽命大約是10-20年;在此期間,氚管的光芒會逐漸減弱。
由于自發光管不依賴外界電源,且體積較小,攜帶方便,因此自發光管在戶外運動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但由于自發光管發出的光非常微弱,從而使得在夜晚使用時,照明的范圍比較有限,導致自發光管的使用效果較局限。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由于自發光管發出的光非常微弱,從而使得在夜晚使用時,照明的范圍比較有限,導致自發光管的使用效果較局限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自發光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自發光管,包括頂板、底板、反光鏡柱和燈管;所述燈管一端安裝在頂板上,另一端安裝在底板上;所述頂板的底端側壁和所述底板的頂端側壁均開有環形內滑槽和環形外滑槽;所述反光鏡柱的個數為多個反光鏡柱的兩端對稱設有滑柱,反光鏡柱通過滑柱分別滑動連接在環形內滑槽內和環形外滑槽內;通過頂板、底板、反光鏡柱和燈管的配合實現對自發光管的反光作用,從而延長自發光管發出的光線距離;使用時,在自發光燈處于儲存狀態時,多個反光鏡柱的頂端和底端均滑動連接在環形內滑槽內,當人們需要利用自發光管進行戶外照明時,為了延長自發光管發出的光線距離,將需要自發光燈照明方向上的反光鏡柱的上下兩端均從環形內滑槽撥動至環形外滑槽內,并將撥動至環形外滑槽的反光鏡柱進行推動,使其不再對燈管進行阻擋,則在此反光鏡柱原有的位置形成缺口,此時燈管產生的光線和周圍其他反光鏡柱所反射的光線均從該缺口射出,從而通過其他反光鏡柱的反射作用充分延長了燈管的光線距離,增強了自發光燈管在戶外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利霞,未經張利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766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扣片裝置
- 下一篇:一種GRG吊頂安裝調控固定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