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5G網絡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15660.2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069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孫立新;孫玉飛;李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佰才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8 | 分類號: | H04L12/28;G05B15/02;G05B19/418;G06K9/00;H04N7/18;G10L25/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付婧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網絡 智能家居 控制 方法 系統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5G網絡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和系統。該方法包括:將在設置在家居上的傳感器接入5G網絡,并將機器人通過5G網絡與用戶終端相連;機器人接受用戶發送的指令,并按照指令進行監控和操作;用戶通過用戶終端進行的操作,通過5G網絡實時發送至機器人,并將機器人的視角圖像以及家居視角的機器人圖像返回至用戶終端;傳感器采集家居的實時參數,經過分析后提取出異常情況發送至機器人,并發出請求處理信號;機器人接受請求處理信號后,根據異常情況中的參數進行決策分析,并向用戶終端推送異常情況和對應的操作指導。本申請通過5G網絡提高了智能家居的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及智能家居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5G網絡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智能家居控制過程中,存在速度慢、延遲大,很多智能家居的遠程精準控制對同步的要求比較高,因此,用戶體驗較差。現代社會中,由于青壯年都要上班打拼,社區中有很多老人、小孩或殘疾人獨自留在家里,當他們需要幫助時,在傳統的通信網絡中往往無法快速準確地幫助他們。例如,老人眼睛、腿腳都不好,獨自在家的時候,想要使用洗衣機洗衣服,往往需要進行復雜的設置,采用打電話的方式,又無法給老人說清楚,即使說清楚了老人也很難按照指示進行操作。通過借助5G網絡,結合人工智能,可以實時地遠程進行家居地操作,從而改善家居控制效果。
因此,亟須一種高效、準確的方法和設備能夠在5G網絡狀態下處理智能家居的這些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基于5G網絡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和系統,提高智能家居控制效率,解決目前智能家居遠程控制過程中,無法實時同步,并進行精細動作操作的技術問題。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基于5G網絡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包括:
將在設置在家居上的傳感器接入5G網絡,并將機器人通過5G網絡與用戶終端相連;所述機器人接受用戶發送的指令,并按照所述指令進行監控和操作;
用戶通過所述用戶終端進行的操作,通過5G網絡實時發送至機器人,并將所述機器人的視角圖像以及家居視角的機器人圖像返回至所述用戶終端;
所述傳感器采集家居的實時參數,經過分析后提取出異常情況發送至所述機器人,并發出請求處理信號;
所述機器人接收所述請求處理信號后,根據所述異常情況中的參數進行決策分析,并向所述用戶終端推送所述異常情況和對應的操作指導。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機器人按照所述用戶終端發送的指令調整姿勢和/或移動方位,對所述家居的指定位置進行監控;
所述機器人按照所述用戶終端發送的指令調整姿勢和/或移動方位,對所述家居的指定位置進行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機器人接受用戶發送的指令,并按照所述指令進行監控和操作,包括:
所述機器人根據家居的歷史數據,檢測出異常情況,主動向所述用戶終端發送數據;
所述機器人被動接收所述用戶終端發送的指令,對所述家居指定位置的參數進行采集,并返回至所述用戶終端。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通過所述用戶終端進行的操作,通過5G網絡實時發送至機器人,并將所述機器人的視角圖像以及家居視角的機器人圖像返回至所述用戶終端,包括:
在所述家居視角中,通過安裝在家居上的傳感器實時采集機器人的狀態圖像,并對圖像進行狀態識別后,框選異常區域通過5G網絡同步至所述用戶終端;
在所述機器人視角中,通過安裝在所述機器人上的傳感器實時采集所述家居的狀態信息,并對所述狀態信息進行分析后,以可視化圖表的方式通過5G網絡同步至所述用戶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佰才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佰才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56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