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動力車輛的充電方法、裝置、終端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4462.4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43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柴玉超;陳軍;周慧;夏鳴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00 | 分類號: | B60L1/00;B60L3/12;B60L58/1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賈允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動力 車輛 充電 方法 裝置 終端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合動力車輛的充電方法、裝置、終端及存儲介質,所述的方法包括:獲取車輛的運行信息;根據所述車輛的運行信息確定車輛當前工況;判斷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是否滿足第一預設條件;若是,則控制車輛進入第一充電模式,以預設的第一充電電壓對車輛蓄電池進行充電;獲取車輛蓄電池的電壓和/或蓄電池的荷電量;判斷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和/或蓄電池的荷電量是否滿足第二預設條件;若是,則控制車輛由第一充電模式切換至第二充電模式,以預設第二充電電壓對車輛蓄電池進行充電;所述第二充電電壓小于所述第一充電電壓;本發明根據車輛的不同工況,采用不同的充電模式對車輛蓄電池進行充電,可以提高充電效率,提升蓄電池的使用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合動力汽車充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合動力車輛的充電方法、裝置、終端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能源逐漸枯竭以及國家最新要求整車排放達到國VI標準,傳統燃油車以及BSG(輕度混合動力)車型均采用單一補電方案,取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鑒于市場上的BSG車型,在只使用單一的補電方案時,容易造成12V蓄電池性能加速降低影響,出現12V蓄電池饋電,導致整車無法正常啟動的現象;且采用單一的充電補電方案,使得在車輛處于不同的工況下均采用相同的電壓進行補電,會使得因充電電壓過大或充電電壓過小造成資源浪費或充電效率低,還會對車輛蓄電池造成損耗,增加整車油耗。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針對以上問題點,本發明公開了混合動力車輛的充電方法,根據車輛的不同工況,采用不同的充電模式對車輛蓄電池進行充電,不僅可以精準充電,提高充電效率,還能提升蓄電池的使用效率,減少油耗。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合動力車輛的充電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獲取車輛的運行信息;
根據所述車輛的運行信息確定車輛當前工況;
判斷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是否滿足第一預設條件;
若是,則控制車輛進入第一充電模式,以預設的第一充電電壓對車輛蓄電池進行充電;
獲取車輛蓄電池的電壓和/或蓄電池的荷電量;
判斷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和/或蓄電池的荷電量是否滿足第二預設條件;
若是,則控制車輛由第一充電模式切換至第二充電模式,以預設第二充電電壓對車輛蓄電池進行充電;所述第二充電電壓小于所述第一充電電壓。
進一步地,所述車輛的運行信息包括:電池傳感器信息、車輛行駛里程信息、蓄電池的剩余電量信息以及;
所述根據所述車輛的運行信息確定車輛當前工況,包括:
根據所述電池傳感器信息、車輛行駛里程信息、蓄電池剩余電量信息以及車輛電機功率信息,確定車輛當前工況。
更進一步地,所述判斷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是否滿足第一預設條件,包括:
判斷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是否滿足電池傳感器通訊故障和/或車輛行駛里程大于等于預設第三閾值和/或蓄電池的剩余電量小于等于預設第四閾值和/或車輛電機功率小于等于預設第五閾值;
當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滿足電池傳感器通訊故障、車輛行駛里程大于等于預設第三閾值、蓄電池的剩余電量小于等于預設第四閾值以及車輛電機功率小于等于預設第五閾值中的至少一種工況時,判定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滿足第一預設條件。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車輛進入第一充電模式之前,還包括:
當所述車輛當前工況滿足第一預設條件時:
檢測電池包繼電器狀態、DCDC轉換器狀態、車輛電機工作狀態以及發動機管理系統的工作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44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