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自動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2149.7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96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鋒;尚躍林;韓鈺;郭小芳;齊繼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 | 分類號: | B07C5/34;B07C5/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2008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 連接器 毛刺 自動檢測 裝置 及其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自動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該裝置在底座上通過兩組支撐軸安裝電機,然后由兩組電機和傳輸帶構成一個傳輸平臺,傳輸平臺的一側連接上料倉的出料口,另一側連接電子連接器的存儲裝置和后續工裝操作臺,傳輸帶構成的傳輸平臺兩側設有檢測裝置和剔除裝置,該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控制單元通過檢測裝置獲取電子連接器內孔圖像,然后計算機通過對檢測品的圖像判斷電子連接器的內孔毛刺是否符合要求,進而控制剔除裝置剔除傳輸平臺上的殘次品。本發明所述裝置結構緊湊,所述方法基于BLOB算法及相應的圖像處理技術使得自動化程度高,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準確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電子元器件檢測設備及其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自動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
技術背景
當前電子與通信技術飛速發展,電子連接器的市場需求不斷的擴大。在電子連接器生產環節中,毛刺檢測是其中重要的工序。對于其外表面毛刺檢測,可采用人工批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機器視覺自動檢測技術。但對于電子連接器的微小內孔表面,毛刺檢測一般需要通過人工操作逐個進行,特別是需要采用輪廓儀、顯微鏡、放大鏡等方法,對操作人員技能及環境照明等條件要求較高,需要操作人員按照儀器規定的手續操作,難于批量操作,勞動強度大,檢測速度慢,效率低下,不利于大批量生產。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提高電子連接器微小內孔毛刺檢測效率,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快速自動檢測裝置,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快速自動檢測方法。
技術方案: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自動檢測裝置,包括底座,支承軸、電機、傳輸帶、檢測裝置、升降裝置、剔除裝置、上料倉和出料口,底座上通過兩組支撐軸支撐起控制傳輸帶運轉的電機,傳輸帶的一端位于上料倉的出料口處,另一端連接用于放置經過內孔毛刺檢測的電子連接器,在傳輸帶構成的傳輸平臺兩側設有檢測裝置和剔除裝置,所述檢測裝置由升降裝置控制其高度,所述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控制單元通過檢測裝置獲取電子連接器內孔圖像,然后待檢測品的圖像判斷電子連接器的內孔毛刺是否符合要求,進而控制剔除裝置剔除傳輸平臺上的殘次品。
進一步的,所述的檢測裝置設置兩組及其以上,分布在傳輸平臺兩側。所述的檢測裝置在傳輸平臺的兩側分別設置一組,檢測裝置包括工業相機、遠心鏡頭、環形光源與紅外傳感器,工業相機、遠心鏡頭、環形光源同軸正且軸線正對電子連接器內孔,紅外傳感器則位于軸線的正上方正對傳輸帶。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機的轉速可調,且位于傳輸帶兩端的電機驅動方式包括單側運轉或雙側同步運轉。
進一步的,所述的剔除裝置包括剔除執行機構、紅外傳感器和計數器,剔除執行機構設置于傳輸平臺的一側,且位于檢測裝置之后,其紅外傳感器設置于傳輸帶的正上方與剔除執行機構對應位置處,且正對傳輸帶。
更進一步的,所述傳輸帶上有三角形卡槽,出料口傳輸過來的待檢測電子連接器置于卡槽內一起勻速移動。
一種電子連接器內孔毛刺的自動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調節電機的轉速和檢測裝置中紅外傳感器的位置,使得待檢測電子連接器先后通過第一工業相機和第二工業相機焦點時,對應的紅外傳感器檢測到電子連接器并發出觸發脈沖,觸發對應的工業相機進行圖像采集,并將此圖像傳輸到控制計算機進行分析,同時對兩個工業相機所采集的圖像進行獨立計數編號;
(2)采集待檢測電子連接器通過第一工業相機和第二工業相機正前方時的內孔毛刺圖像,并將兩組圖像傳輸到控制計算機進行分析,提取圖像中毛刺輪廓特征數據并將殘次品所對應的計數編號發送給缺陷品剔除裝置,由剔除裝置剔除對應的殘次品。
進一步的,剔除裝置的剔除動作為計數觸發,剔除裝置的紅外傳感器在每個電子連接器通過時產生一個脈沖信號并對該脈沖信號進行計數編號,當該計數編號與前述步驟(2)中給出的殘次品編號一致時,則發出指令對該殘次品進行剔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214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學習監督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機載可調姿人機交互顯控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