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級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08304.8 | 申請日: | 202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38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閆濟東;邢鵬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燭龍高科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1/32 | 分類號: | F16H1/32;F16H55/17;F16H5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鄉市市轄區新飛***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單級根切 擺線 傳動 單元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單級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包括根切擺線輪、活齒、活齒輪等。在擺線活齒傳動的基礎上,選用大尺寸的活齒,使其滿足根切條件,進而得到具有單側根切特征的擺線齒廓,稱其為根切擺線滾道;具有根切擺線滾道的活齒傳動單元即為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由于采用的根切擺線齒廓一側根切而另一側不根切,故不跟切齒廓保證了傳動的精度,同時,根切齒廓非根切區域的齒廓同時參與嚙合,可達到全齒同時嚙合傳力的效果;與同尺寸非根切的傳統擺線活齒傳動單元相比,本發明的傳動比和承載能力均顯著性增大;與同尺寸擺線針輪傳動單元相比,本發明綜合性能優異性更加明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活齒傳動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單級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漸開線齒輪傳動中,某些特殊情況下,設計出的齒輪會出現根切,雖不影響齒輪的傳動精度,但是單個齒的根部由于根切厚度變薄,齒輪抗彎曲能力下降,重合度減少,影響傳動的平穩性,故而在傳統的設計思想中,漸開線齒輪的設計是盡量避免根切的。而在另一種傳統的傳動形式——擺線針輪傳動技術中,擺線輪的實際齒廓是嚴格的不允許根切的,因為根切會使其傳動失真。隨著新型傳動技術(具有代表性的即活齒傳動技術)的發展,在擺線針輪傳動思想的基礎上,套用活齒傳動理論,可將其針齒變為鋼球活齒,將擺線輪變為帶有擺線滾道的傳動輪,即得到了擺線活齒傳動機構,其相比于擺線針輪,在結構原理上實現了整周全齒嚙合,大大提高了傳動的承載能力和抗沖擊能力,其設計思想也是避免擺線滾道實際嚙合齒廓出現根切的,而且,在傳統的三維實體建模軟件中,如果選擇的活齒尺寸過大,則擺線滾道實際嚙合齒廓就會出現根切現象,在軟件里的表現即為模型建立不起來,會報錯,進而,廣大相關從業人員及設計師的思維就此被限制住了。如專利號為CN201721031991.5提出了《一種擺線鋼球減速裝置及其機器人關節》,其說明書中就明確提出了避免根切及避免根切的條件。由以上情況而來的問題是,傳統的擺線鋼球活齒減速器,其功率密度不高,通俗的講,就是體積大,傳動比相對小,空間利用不夠充分,缺乏市場競爭力。針對此問題,另辟蹊徑,打破傳統的設計思維,反其道而行之,即在擺線活齒傳動的設計中,不僅不避免根切現象,而且還要利用根切現象,設計的擺線齒廓就要根切的,從而得到了根切擺線活齒傳動技術。根切擺線活齒傳動較傳統擺線活齒傳動而言,相同尺寸下,活齒數量更多,傳動比更大,基本達到全齒整周嚙合受力,其綜合性能均優于傳統的擺線活齒傳動結構;與擺線針輪傳動結構相比,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具有制造更簡單、零部件更少、裝配簡單、使用壽命更長、承載能力和抗沖擊能力更大等優點。將根切擺線活齒傳動技術應用在減速器當中,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單級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在擺線活齒傳動的基礎上,選用大尺寸的活齒,使其滿足根切條件,進而得到具有單側根切特征的擺線齒廓,稱其為根切擺線滾道;具有根切擺線滾道的活齒傳動單元即為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由于采用的根切擺線齒廓一側根切而另一側不根切,故不跟切齒廓保證了傳動的精度,同時,根切齒廓非根切區域的齒廓同時參與嚙合,可達到全齒同時嚙合傳力的效果;與同尺寸非根切的傳統擺線活齒傳動單元相比,本發明的傳動比和承載能力均顯著性增大;與同尺寸擺線針輪傳動單元相比,本發明綜合性能優異性更加明顯。
本發明所使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級根切擺線活齒傳動單元,包括根切擺線輪、活齒、活齒輪,所述的根切擺線輪與活齒輪呈偏心布置,即根切擺線輪軸線與活齒輪軸線平行且兩軸線之間的距離為偏心距;根切擺線輪與活齒輪之間有一圈關于活齒輪軸線均勻分布的活齒,每個活齒同時與根切擺線輪和活齒輪嚙合。
進一步的,所述的根切擺線輪包括根切擺線滾道,根切擺線輪上的根切擺線滾道波數為Zc個;根切擺線滾道的嚙合曲線為內擺線或外擺線。
進一步的,活齒為旋轉體,沿其軸線做任意切面,可得到平面內左右兩條互相對稱的母線,該母線為平面連續曲線;活齒的數量為Z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燭龍高科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燭龍高科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0830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