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人臉識別和用戶行為的信息推薦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00579.7 | 申請日: | 2020-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3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袁晟;翁偉東;袁國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9535 | 分類號: | G06F16/9535;G06K9/00;G06F16/5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趙平;周永君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識別 用戶 行為 信息 推薦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人臉識別和用戶行為的信息推薦方法及裝置,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第一人臉數據;第一人臉數據為第一用戶采集第二用戶的人臉信息生成的數據;根據所述第一人臉數據確定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基于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和所述第一用戶的屬性生成推薦信息;將所述推薦信息發送至第二用戶。本發明能夠實現實時和無感推薦,僅需進行人臉識別,即可進行實時的個性化推薦,并且能夠提高推薦的準確性和便捷性,進而提高了推薦的效率,使服務更加人性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信息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人臉識別和用戶行為的信息推薦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餐館食譜,高品質購物,金融服務以及金融產品等的推薦需求也日益提高。推薦服務是通過一些數學算法,推測出用戶可能喜歡的東西。常見的推薦算法為基于用戶的協同過濾以及基于商品的協同過濾。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開始走入尋常百姓身邊,人臉識別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可使用攝像機或攝像頭采集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可在人無意識的狀態下采集人臉圖像,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比對。而推薦服務和人臉識別技術聯系在一起,能夠提供快捷、準確的推薦服務。
目前,用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推薦產品需要進行繁瑣的操作,不同店鋪需要使用不同的軟件,而且還存在推薦的準確性低和推薦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人臉識別和用戶行為的信息推薦方法及裝置,提高了推薦的效率、便捷性和準確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人臉識別和用戶行為的信息推薦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第一人臉數據;
根據所述第一人臉數據確定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
基于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和所述第一用戶的屬性生成推薦信息;
將所述推薦信息發送至第二用戶;
其中,所述第一人臉數據為第一用戶采集第二用戶的人臉信息生成的數據。
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第一人臉數據確定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人臉數據在自身存儲的多個第二人臉數據中查找與第一人臉數據的第二人臉數據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
其中,在所述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第一人臉數據之前,還包括:
接收第二用戶發送的第二人臉數據和用戶偏好;
根據所述用戶偏好生成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
建立并存儲第二人臉數據和用戶畫像之間的對應關系。
進一步的,在所述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第一人臉數據之前,還包括:
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注冊信息,將所述注冊信息轉換為第一用戶的屬性并出存儲所述第一用戶的屬性。
進一步的,在所述將所述推薦信息發送至第二用戶之后,還包括:
將所述推薦信息發送至第一用戶,以使第一用戶根據所述推薦信息為第二用戶提供服務。
進一步的,在所述將所述推薦信息發送至第二用戶之后,還包括:
接收第二用戶根據所述推薦信息生成的反饋信息;
根據所述反饋信息對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畫像進行優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005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