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的配管軟管的支承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070237.8 | 申請日: | 2019-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88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山田俊;加藤恭平;石井信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L3/00 | 分類號: | F16L3/00;B60R16/08;B60T17/04;F16L19/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達共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張嵩;薛侖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軟管 支承 結構 | ||
托架(20)具有被固定于車輛側的固定板部(21)以及從固定板部(21)彎曲的平板狀的第一支承板部(22)。支承板部件(30)具有平板狀的第二支承板部(31),其重疊于在與固定板部(21)之間形成優角的一側外表面(22a),被固定于第一支承板部(22)。連結部件(10)具有外周為非圓形的凸緣狀的嵌合突部(12),被固定于配管軟管(1)。在第一及第二支承板部(22、31)的一方,設置有能夠使除嵌合突部(12)之外的連結部件(10)的一部分插通、且嵌合突部(12)不能插通的形狀及大小的插通孔(32),在第一及第二支承板部(22、31)的另一方,設置有與插通孔(32)插通,且在連結部件(10)的一部分插通插通孔(32)的狀態下能夠使嵌合突部(12)從插通孔(32)的相反側嵌合的非圓形的嵌合孔(26)。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車輛的配管軟管的支承結構。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通過制動配管用托架支承可撓性的制動軟管的結構。制動軟管的一端連接于后輪的盤式制動器的制動鉗,在制動軟管的另一端安裝有塞子。在制動配管用托架的下端部,形成有固著部,該固著部被焊接緊固于構成車輛的后懸架的扭梁的臂部,在從該固著部延伸設置的臂上,形成有長孔狀的連結孔。制動軟管通過將另一端的塞子嵌入固定于臂的連結孔從而固定于制動配管用托架,在塞子上安裝有從主缸延伸的制動管。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2-23651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如專利文獻1那樣通過托架(制動配管用托架)支承可撓性的配管軟管(制動軟管)的結構中,為了使配管軟管的布設形狀穩定,優選牢固且可靠地阻止配管軟管相對于托架的移動及旋轉。
因此,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牢固且可靠地阻止配管軟管相對于托架的移動及旋轉的車輛的配管軟管的支承結構。
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公開的第1方案為在車輛側支承可撓性的配管軟管的支承結構,包括托架、支承板部件、以及連結部件。配管軟管界定液體或氣體流通的流路。
托架具有被固定于車輛側的固定板部以及從固定板部彎曲的平板狀的第一支承板部。第一支承板部的一側外表面及另一側外表面在與固定板部之間分別形成優角和劣角。支承板部件具有與上述一側外表面重疊并被固定于第一支承板部的平板狀的第二支承板部。連結部件具有外周為非圓形的凸緣狀的嵌合突部,被固定于配管軟管。
在第一及第二支承板部中一方的支承板部上,設置有能夠使除嵌合突部之外的連結部件的一部分或配管軟管插通、且嵌合突部不能插通的形狀及大小的插通孔。在第一及第二支承板部中另一方的支承板部上,設置有與插通孔連通、且在連結部件的上述一部分或配管軟管插通插通孔的狀態下能夠使嵌合突部從插通孔的相反側嵌合的非圓形的嵌合孔。
在上述結構中,在向車輛側支承配管軟管的情況下,將除嵌合突部之外的連結部件的一部分或配管軟管從嵌合孔向插通孔插通,將嵌合突部從插通孔的相反側嵌合于嵌合孔。通過嵌合突部與嵌合孔的嵌合,能夠阻止配管軟管的旋轉。另外,通過嵌合突部抵接于一方的支承板部,從而阻止嵌合突部的從嵌合孔向朝向插通孔的嵌合方向的移動。因此,能夠通過一方的支承板部阻止配管軟管向嵌合方向的移動。
另外,在與固定板部之間形成優角(超過180度的角度)的一側外表面上重疊固定有第二支承板部,因此相比于在與固定板部之間形成劣角(小于180度的角度)的另一側外表面重疊固定第二支承板部的情況,第二支承板部難以與固定板部相干擾。因此,能夠使第二支承板部在較廣的范圍與第一支承板部重疊,能夠將第二支承板部牢固地固定于第一支承板部。因此,支承板部件(第二支承板部)難以從托架(第一支承板部)脫離,能夠牢固地阻止配管軟管相對于托架的移動及旋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702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吸附劑材料分批重復使用的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風能設施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