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壓縮天然氣加氣系統的油氣分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367729.3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5032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譚世云;蔣志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1/00 | 分類號: | F17C1/00;F17C13/00;F17C13/04;F17C13/06;F17C13/12;F17C5/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志合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徐傳智 |
| 地址: | 4011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縮 天然氣 系統 油氣 分離器 | ||
一種壓縮天然氣加氣系統的油氣分離器,包括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的壓力容器殼體,壓力容器殼體的腔內設置一隔板,將壓力容器殼體的內腔分隔為上腔體和下腔體,上腔體為油氣分離腔,下腔體為積油腔,隔板由設于積油腔內的支撐結構支撐,隔板上設有一上下貫穿的過油孔,油氣分離腔中設置一聚結濾芯,聚結濾芯的上端與壓力容器殼體的腔頂固定連接,且與壓力容器殼體進氣口接通,聚結濾芯的下端懸空不與隔板接觸,聚結濾芯的外壁與壓力容器殼體內壁之間留有過氣空間,過氣空間與出氣口相通,積油腔的腔底設有一排油孔。對壓縮天然氣中混雜的油霧進行充分的分離過濾,消除混雜在壓縮天然氣中的油霧,避免油霧隨壓縮天然氣加入到車輛的儲氣罐中。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然氣加氣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壓縮天然氣加氣系統的油氣分離器。
背景技術
天然氣在進入加氣站的加氣機之前,都會利用液力增壓裝置將天然氣的氣壓增加到20-25MPa,以保證加入到汽車的儲氣罐中的天然氣有足夠的壓力,當天然氣加氣站采用液力壓縮機對天然氣進行壓縮時,由于在液力壓縮機中液壓油和天然氣直接接觸,壓縮后的高壓氣體內會混有一定的液壓油,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是采用在壓縮天然氣的輸氣管路上設置一個緩沖罐,利用緩沖罐的緩沖作用,使壓縮天然氣在緩沖罐的內腔中得到緩沖穩壓,同時也讓壓縮天然氣在罐內緩沖過程中,使混雜的較大的油滴沉降到緩沖罐底部,實現油氣的初步分離,使天然氣經緩沖罐上端的出口輸出。但是,由于天然氣在壓縮過程中會產生熱量,導致液壓油發熱產生油霧混雜在壓縮天然氣中,這種混雜在壓縮天然氣中的油霧進入緩沖罐內后,不會在短時間內冷卻形成油滴與天然氣分離,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油霧會混在壓縮天然氣中被輸出,加入到車輛的儲氣罐中。尤其是當天然氣加氣站處于多車同時加氣的情況下,從緩沖罐輸出的壓縮天然氣流量加大,壓縮天然氣經過緩沖罐內的時間縮短,混雜在壓縮天然氣中的油霧更難以形成油滴與天然氣分離,油霧會隨著氣流急速從緩沖罐輸出,被加入到車輛的儲氣罐中。油霧一旦進入車輛的儲氣罐內,經冷卻形成油液積蓄在儲氣罐中,日積月累會聚集大量油液占據儲氣罐空間,使車輛儲氣罐的儲氣量逐漸減小,影響車輛的續航距離。因此,天然氣加氣系統僅僅依靠緩沖罐已經不能有效的對混雜在壓縮天然氣中的油霧進行分離。
目前,雖然市場上存在不同結構的油氣分離器,但是油氣分離器通常是通過分離過濾將油液回收,同時將油液在工作環境中產生的氣體向大氣排放,這些油氣分離器根本無法解決天然氣加氣站對壓縮天然氣中的油霧進行分離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對應的不足,提供一種壓縮天然氣加氣系統的油氣分離器,它可以對壓縮天然氣中混雜的油霧進行充分的分離過濾,消除混雜在壓縮天然氣中的油霧,避免油霧隨壓縮天然氣加入到車輛的儲氣罐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實現的:一種壓縮天然氣加氣系統的油氣分離器,包括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的壓力容器殼體,所述壓力容器殼體的腔內設置一隔板,通過隔板將壓力容器殼體的內腔分隔為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上腔體為油氣分離腔,所述下腔體為積油腔,所述隔板由設于積油腔內的支撐結構支撐,所述隔板上設有一上下貫穿的過油孔,所述油氣分離腔中設置一聚結濾芯,所述聚結濾芯的上端與壓力容器殼體的腔頂固定連接,且與壓力容器殼體進氣口接通,所述聚結濾芯的下端懸空不與隔板接觸,所述聚結濾芯的外壁與壓力容器殼體內壁之間留有過氣空間,所述過氣空間與出氣口相通,所述積油腔的腔底設有一排油孔。
所述隔板上端面設有凹槽,所述過油孔位于凹槽的槽底。
所述凹槽為錐面凹槽,該錐面凹槽的錐面為匯集液壓油的導流面。
所述隔板下端的支撐結構為壓縮彈簧,該壓縮彈簧的上端與隔板接觸,下端與壓力容器殼體的腔底接觸。
所述隔板下端的支撐結構為多根立柱,立柱的上端與隔板接觸,下端與壓力容器殼體的腔底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耐德能源裝備集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36772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烘焙食品散熱裝置
- 下一篇:一種綠色建筑的屋頂排水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