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體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72384.3 | 申請日: | 201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9423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懷玉;陳洋洋;陳玉祥;喻哲;狄武飛;王小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馮偉 |
| 地址: | 401135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體 汽車 | ||
本申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車體及汽車。該車體包括:第一縱梁,兩個第一縱梁沿車體的橫向布置;橫梁,兩個第一縱梁與橫梁連接;第二縱梁,至少一個第二縱梁位于兩個第一縱梁之間,并與橫梁連接;其中,沿車體的縱向,第一縱梁與第二縱梁位于橫梁的兩側。通過第二縱梁與橫梁連接,增加了車體碰撞力經橫梁至第二縱梁的傳力路徑,增加將碰撞力向后傳遞分散的路徑,提高車體剛度,從而提高整車碰撞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體及汽車。
背景技術
前車體正碰傳力結構一般由前縱梁、前艙左右上邊梁、前圍橫梁、A柱下內板、地板下縱梁焊接而成。
對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一般布置在地板正下方,由于整車離地高度限制,地板下部無空間布置傳力縱梁,因此缺少一條主傳力路徑,不利于正碰性能前圍下橫梁,通常受限于電池包和上部管路線束布置,斷面很小,正碰過程中不能實現力的有效傳遞;同時很多電動車無中通道結構,或者有中通道,卻與前圍橫梁無有效搭接,不能實現有效傳力;按照該方式設計的前艙結構,缺少有效傳力路徑,為保證碰撞性能,需要增加零件厚度或增加較多加強件,重量較大,不利于電動車輕量化設計和續航里程的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車體及汽車,旨在增加車體碰撞傳力路徑。
本申請提供一種車體,所述車體包括:
兩個第一縱梁,兩個所述第一縱梁沿所述車體的橫向布置;
橫梁,兩個所述第一縱梁與所述橫梁連接;
第二縱梁,至少一個所述第二縱梁位于兩個所述第一縱梁之間,并與所述橫梁連接;
其中,沿所述車體的縱向,所述第一縱梁與所述第二縱梁位于所述橫梁的兩側。
可選地,所述橫梁包括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沿所述車體的豎向布置,且所述第一橫梁位于所述第二橫梁上方;所述第一縱梁與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連接;
所述第二縱梁與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橫梁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與所述第二封板連接形成空腔;
所述第二縱梁與所述第二封板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縱梁設置有橫筋,多個所述橫筋與所述第一橫梁連接;
沿所述車體的豎向,多個所述橫筋依次設置。
可選地,所述第一橫梁上設有第一加強件,第一加強件位于所述空腔內,并與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第二封板連接;
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加強件位于所述第二縱梁兩側,所述第一加強件為中空結構。
可選地,所述第二縱梁設有第二加強件,沿所述車體的縱向,所述第二加強件斜向上延伸與所述第一封板連接;
所述第二加強件為中空結構。
可選地,所述第一加強件兩側有第一翻邊,所述第二加強件兩側有第二翻邊;
所述橫筋與第一翻邊搭接,所述第一翻邊與所述第二翻邊搭接。
可選地,所述第二縱梁為中空結構。
可選地,所述車體還包括:
第三縱梁,沿所述車體的橫向,兩個所述第三縱梁位于所述第二縱梁兩側,并與所述第二橫梁連接;
第四縱梁,沿所述車體的橫向,兩個所述第四縱梁位于所述第三縱梁兩側,并與所述橫梁連接;
其中,所述第四縱梁與所述第一縱梁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723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纜剝皮器
- 下一篇:一種油霧廢氣的環保回收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