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動車組開閉機構的艙門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183791.7 | 申請日: | 2019-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04734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毛金平;周巍;楊冠男;劉佼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17/02 | 分類號: | B61D17/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楊千尋;馮振寧 |
| 地址: | 412000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組 開閉 機構 艙門 結構 | ||
一種動車組開閉機構的艙門結構,屬于動車組車端連接技術領域,左右艙門采用具有填充物的夾層結構,所述夾層結構包括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內、外層和PMI泡沫的填充物,所述艙門設有預埋件,與艙門旋轉開閉機構連接。本新型充分發揮高模量高強碳纖維復合材料比強度高、比模量大、耐疲勞的優點,進而得到性能優越的艙門,使艙門結構在原有玻璃鋼材料基礎上減重15%~20%,本新型還可以推廣到應用碳纖維材料輕量化結構上,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領域
本新型屬于動車組車端連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動車組開閉機構的艙門結構。
背景技術
開閉機構作為動車組頭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為:降低運行風阻,在列車高速運行時,減少能耗損失;防止雨水、異物進入頭罩內部,保護車體前端設備;當列車需要重聯編組或進行牽引救援時,露出車鉤,實現車輛連掛,除此之外,還可提高列車外形的一體性,使得列車更為美觀。
艙門是位于開閉機構前部,通過運動機構的作用可實現打開和關閉的罩體。
目前現有的動車組開閉機構艙門,普遍采用玻璃鋼與泡沫材料組成的三明治結構。其結構包括外玻璃鋼層、內玻璃鋼層、以及在外玻璃層和內玻璃層之間填充的泡沫層,玻璃鋼夾芯結構艙門存在重量偏大、強度偏弱等缺點。
恰當地將材料和結構合理匹配,在簡化結構的前提下最有效的分散應力并實現輕量化,是動車組堅持的設計原則。實現車體輕量化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車輛的制造成本;節省牽引動能,提高車輛啟動加速度及制動減速度。開閉機構作為動車組結構一部分,為了輕量化的目標與方向,艙門結構的設計首當其沖。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重量輕、強度高、模量高、耐疲勞、耐高溫的一種動車組開閉機構的艙門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申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動車組開閉機構的艙門結構,包括左右艙門,所述艙門采用具有填充物的夾層結構,所述夾層結構包括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內、外層和PMI泡沫的填充物;所述艙門設有預埋件,所述預埋件上設有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與艙門旋轉開閉機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預埋件設置在艙門內層裝配位置,與艙門旋轉開閉機構通過螺栓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預埋件為鋼材料。
更進一步的,所述艙門內層上設置有孔,預埋件通過螺栓固定在艙門的孔上。
進一步的,所述內、外層分為表層和中間層。
更進一步的,所述內、外層的表層選用3k斜紋碳纖維織物預浸料。
更進一步的,所述內、外層的中間層選用T700單向碳纖維預浸料。
進一步的,所述填充物PMI泡沫厚度為4mm。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充分發揮高模量高強碳纖維復合材料強度高、模量大、耐疲勞的優點,進而得到性能優越的艙門;
(2)使艙門結構在原有玻璃鋼材料基礎上減重15%~20%;
(3)還可以推廣到應用碳纖維材料輕量化結構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新型艙門結構裝配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左右艙門結構主視圖;
圖3為本新型艙門后視裝配位置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艙門夾層結構示意圖。
1、動車組前端頭罩;2、開閉機構艙門;3、裝配位置;4、復合材料表層;5、泡沫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18379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飼料喂料裝置
- 下一篇:一種水箱蓋電動鎖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