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食品切割刀清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431738.8 | 申請日: | 2019-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75394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孟照國;嚴雪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衢州市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1/02 | 分類號: | B08B1/02;B08B1/00;B08B3/02;B08B13/00;F26B21/00;A22C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食品 切割 清理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食品切割刀清理裝置,包括支座,支座的頂部固定有清潔箱,清潔箱的左右側設置有水管,清潔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液壓缸,液壓缸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刀具安裝板,刀具安裝板上固定安裝有食品切割用刀具,清潔箱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尼龍塊,且尼龍塊的最外邊與刀具面接觸,水管上設置有噴水嘴,清潔箱的上部設置有吸風箱和進氣口,支座的中部固定連接有工作臺,工作臺的上面設置有污水箱,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污水桶。本實用新型可以對工作臺上的刀具進行清理,減少工作過程中食品粘刀的現象,不需要拆卸刀具,工作完成后可以對刀具進行清洗,同時可以對清洗之后的刀具進行風干,防止生銹。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切割刀清洗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食品用切割刀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食品工業的高速發展,刀具的清洗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在食品工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刀具在進行肉類食品切割過程中粘刀嚴重,不得不暫停切割工作來處理粘在刀具上的食品,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并且很多食品加工企業也沒有做到刀具清洗之后的保護,嚴重降低了刀具的使用壽命,目前食品工業系統能夠合理的處理食品粘刀現象,食品用刀具清洗和保護的企業很少,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食品用切割刀清理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食品用切割刀清洗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食品切割刀清理裝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內側固定安裝有工作臺,工作臺上固定安裝有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固定安裝有推拉桿,推拉桿的右端固定安裝有污水箱,污水箱活動配合與工作臺上,所述支座上安裝有位于工作臺上方的清潔箱,清潔箱的底部設置有槽,清潔箱的底部槽內固定安裝有兩個尼龍塊,所述清潔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刀具安裝板,刀具安裝板上固定安裝有刀具,且刀具位于兩個尼龍塊之間,所述清潔箱的左、右側內壁上固定連通有空心導流板,所述空心導流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進水管和進氣管,且進氣管在進水管的下面,所述空心導流板的下端豎向彎折并沿縱向固定連通有多個噴嘴,所述清潔箱的上部設置有進氣口,清潔箱的底部設置有兩個出水口,所述工作臺設有位于推拉桿下方的污水孔,污水孔的下面放置有污水桶,所述污水箱的底部設置有出水孔。
優選的,尼龍塊的截面形狀為梯形,兩個尼龍塊的底邊與刀具的兩個側面接觸的。
優選的,所述支座呈幾字形,清潔箱的底部箱體的厚度小于刀具的高度。
優選的,污水箱底部的出水孔的直徑小于污水孔的直徑。
優選的,兩個出水口的距離小于污水箱的長度,污水箱為長方體,污水桶底部設置有滑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刀具在液壓缸的推動下上下運動,對食品進行切割,清潔箱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尼龍塊,尼龍塊的最邊緣與刀具的面相接觸,切割刀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尼龍塊阻擋刀具上的食品向上運動,從而減少工作過程中食品粘刀的現象。
2、刀具不工作時,刀具向上抬起,噴水嘴對其噴水清洗,清洗完成后,噴氣嘴對其噴氣風干,防止刀具生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食品用切割刀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食品用切割刀清洗裝置的尼龍塊示意圖。
圖中:1支座、2工作臺、3氣缸、4推拉桿、5清潔箱、6水氣管道、7噴嘴、8污水孔、9液壓缸、10刀具安裝板、11刀具、12尼龍塊、13污水箱、14出水口、15進水管、16進氣管、17進氣口、18污水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衢州市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未經衢州市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4317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