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長電源線的插頭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783941.5 | 申請日: | 2019-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18777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正龍;王曉峰;賀星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海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4 | 分類號: | B07C5/344;B07C5/02;B07C5/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維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梁珺 |
| 地址: | 215124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源線 插頭 檢測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長電源線的插頭檢測裝置,包括機箱、控制板、用以夾持和固定電源線頭部插頭的頭部工位組件、用以夾持和固定電源線尾部插頭的尾部工位組件、用以推出電源線頭部插頭的第一推出組件、用以推出電源線尾部插頭的第二推出組件以及用以掛放電源線的掛鉤,通過頭部工位組件和尾部工位組件的配合,實現對長電源線的雙頭檢測;通過第一推出組件和第二推出組件的頂出動作,將插頭快速推出,提高了檢測效率;通過掛鉤對長電源線進行整理,整齊有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插頭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長電源線的插頭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電源線插頭的檢測對電器的安全來說至關重要,從生產出來到檢測合格需要經歷很多檢測,如極性、導通、耐壓檢測等等,由于往往插頭插在母座上較緊,人工取下來需要較大的力氣和技巧,從而影響檢測的速度,耽誤工業節拍。電源線的長度上有很多種,對于長度較長的電源線在常規進行雙頭檢測時,由于長度較長,難以理清電源線的兩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插頭不易取出、檢測效率低和長電源線難以理清兩端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長電源線的插頭檢測裝置,該插頭檢測裝置可實現對長電源線的雙頭檢測,快速將插頭推出,提高檢測效率,同時便于對長電源線的整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長電源線的插頭檢測裝置,包括機箱、控制板、用以夾持和固定電源線頭部插頭的頭部工位組件、用以夾持和固定電源線尾部插頭的尾部工位組件、用以推出電源線頭部插頭的第一推出組件、用以推出電源線尾部插頭的第二推出組件以及用以掛放電源線的掛鉤??刂瓢?、頭部工位組件和尾部工位組件均設置在機箱的正面上;控制板上設有觸摸屏和開關;頭部工位組件包括第一夾持件、第二夾持件和第一氣缸,第一夾持件和第二夾持件均與第一氣缸連接,第一氣缸固定在機箱上,第一夾持件和第二夾持件之間的機箱壁上設有供電源線頭部插頭插入的第一插座板;尾部工位組件包括第二氣缸、第一推動板、第二推動板、第一組夾持板和第二組夾持板,第一推動板和第二推動板均與第二氣缸連接,第一推動板、第一組夾持板、第二組夾持板和第二推動板均互相平行且兩端由長連接柱貫穿連接,第一推動板和第一組夾持板之間由第一短連接柱連接,第二推動板和第二組夾持板之間由第二短連接柱連接,第一組夾持板和第二組夾持板對應的機箱壁上設有供電源線尾部插頭插入的多個第二插座板;掛鉤設置在機箱上頭部工位組件和尾部工位組件之間的位置;第一推出組件和第二推出組件均設置于機箱的內部,第一推出組件位于第一插座板的正后方,第二推出組件位于第二插座板的正后方。
較佳地,第二推出組件包括固定部分和移動部分,固定部分包括至少2個立柱,立柱固定在機箱正面上,移動部分包括移動固定件、第三氣缸和推出固定件,移動固定件的兩端可滑動地固定在立柱上,移動固定件靠近機箱正面的一側上與第一組夾持板和第二組夾持板相對應的位置分別固定有推出固定件,移動固定件遠離機箱正面的一側連接第三氣缸。進一步地,推出固定件包括若干頂針,頂針位于第二插座板的正后方且垂直于第二插座板的內側面;控制板上設有用以將第二治具上的電源線尾部插頭推出的尾部推出按鈕,尾部推出按鈕與第三氣缸電連接。
較佳地,頭部工位組件的內部設有用以包裹電源線頭部插頭的仿形腔。
較佳地,第二插座板的數量為10個,第一組夾持板對應的機箱壁上設有5個第二插座板,第二組夾持板對應的機箱壁上設有5個第二插座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頭部工位組件和尾部工位組件的配合,實現對長電源線的雙頭檢測;通過第一推出組件和第二推出組件的頂出動作,將插頭快速推出,提高了檢測效率;通過掛鉤對長電源線進行整理,整齊有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一種長電源線的插頭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機箱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海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海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7839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