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獨立懸架系統以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664551.6 | 申請日: | 2019-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8136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浩;吳星;吳超;梁衛剛;閆志鵬;童群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盤轂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1/27 | 分類號: | B60G11/27;B60G11/28 |
| 代理公司: | 11304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囊 支撐臂 減震支架 減震器 獨立懸架系統 牽引 本實用新型 安全距離 上橫臂 下橫臂 受限 輪胎 干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獨立懸架系統以及車輛,包括:支撐臂;用于牽引支撐臂上部的上橫臂;用于牽引支撐臂下部的下橫臂;和中部設置在支撐臂上的氣囊減震支架,氣囊減震支架位于支撐臂一側設置有第一氣囊和第一減震器,氣囊減震支架位于支撐臂另一側設置有第二氣囊和第二減震器。通過設置氣囊減震支架能夠將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位于支撐臂的兩側,從而擴展了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與輪胎的安全距離,防止車輛上下過程中干涉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的大小不再受限,且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兩個氣囊的設置使得該獨立懸架系統能夠承受更大的載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獨立懸架系統以及車輛。
背景技術
懸架是車輛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力連接裝置的總稱,懸架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身之間的一切力和力矩,典型的車輛懸架結構由彈性元件、減振器及導向機構等組成,這三部分分別起緩沖,減震和力的傳遞作用。
雙橫臂獨立懸架作為一種典型的獨立懸架,除擁有上述優點之外,通過靈活設計支撐臂本體結構,并配合調整上、下橫臂長度和布置,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車輛中部高度,同時增加過道寬度,提升了了車輛乘坐空間和上下車的方便性,使得該類型懸架在大載荷商用車輛上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現有使用空氣彈簧的雙橫臂獨立懸架中,無論前、后懸架,單側懸架僅安裝單個氣囊作為彈性元件,或不滿足載荷要求,或因氣囊自身體積過大影響整車底盤布置。
因此,如何在不影響整車底盤布置的前提下提高承受載荷能力,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在不影響整車底盤布置的前提下提高承受載荷能力,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懸架系統以及車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獨立懸架系統,包括:支撐臂;用于牽引所述支撐臂上部的上橫臂;和用于牽引所述支撐臂下部的下橫臂;所述獨立懸架系統還包括中部設置在所述支撐臂上的氣囊減震支架,所述氣囊減震支架位于所述支撐臂一側設置有第一氣囊和第一減震器,所述氣囊減震支架位于所述支撐臂另一側設置有第二氣囊和第二減震器。
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囊減震支架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撐臂上的氣囊減震支架主體;自所述氣囊減震支架主體向所述支撐臂的一側延伸的第一氣囊支臂和所述氣囊減震支架主體向所述支撐臂的另一側延伸的第二氣囊支臂;所述第一氣囊支臂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氣囊的第一氣囊支座和用于安裝所述第一減震器的第一減震器支座;所述第二氣囊支臂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二氣囊的第二氣囊支座和用于安裝所述第二減震器的第二減震器支座。
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囊減震支架主體、所述第一氣囊支臂和所述第二氣囊支臂呈C型結構;且所述第一氣囊支臂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氣囊支臂的末端靠近所述下橫臂,以形成避讓空間。
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減震器支座與所述第一減震器支座關于所述支撐臂的中心面對稱布置;所述第一氣囊支座與所述第二氣囊支座關于所述支撐臂的中心面對稱布置。
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橫臂包括設置在所述氣囊減震支架上的上安裝體,自所述上安裝體向兩側延伸的第一上擺支臂和第二上擺支臂,以及連接所述第一上擺支臂和第二上擺支臂的末端的第三上擺支臂;所述第一上擺支臂與所述第三上擺支臂的相連接的部位設置有與車架連接的第一拐角設置有第一上安裝座;所述第二上擺支臂與所述第三上擺支臂的相連接的部位設置有第二拐角設置有第二上安裝座;所述上安裝體與所述氣囊減震支架連接的部位設置有第三上安裝座。
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安裝座設置有第一上球鉸;所述第二上安裝座設置有第二上球鉸;所述第三上安裝座與所述氣囊減震支架通過第三上球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盤轂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盤轂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6645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