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六速前進擋汽車手動變速箱的軸潤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562328.0 | 申請日: | 2019-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3436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唐天順;王奇;胡佳會;都衡;向海林;余九洲;趙華德;徐迪;蔣俊瀾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50210 重慶志合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傳智 |
| 地址: | 40277***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空 油孔 出油孔 集油盤 潤滑油 本實用新型 潤滑油回流 手動變速箱 擋位齒輪 潤滑結構 中空結構 周邊零件 擋油部 前進擋 潤滑軸 最大量 導管 汽車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六速前進擋汽車手動變速箱的軸潤滑結構,通過所述潤滑軸的內部具有中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五出油孔和所述第六出油孔的內徑大小不同;所述導管與所述集油盤本體固定連接,所述中空油孔由第一中空油孔和第二中空油孔構成兩端式全中空結構,所述第一中空油孔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中空油孔的內徑,所述第一中空油孔與所述第二中空油孔的連接處形成防止潤滑油回流的擋油部。達到最大限度防止集油盤導入中空油孔的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存在回流現象,保證最大量潤滑油參與潤滑,滿足六個擋位齒輪及周邊零件潤滑需要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速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六速前進擋汽車手動變速箱的軸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變速箱作為汽車傳動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齒輪、軸承等各旋轉零部件對潤滑要求較高。軸上滾針軸承、空轉齒輪等旋轉零部件或部位的潤滑主要靠軸上的中空油孔及集油盤配合作用而實現,現有軸中空油孔一般為同直徑孔,且與中空油孔連通的徑向油孔一般為同直徑均布,同時集油盤導管部分一般較短。潤滑油通過箱體流入集油盤,再流入軸中空油孔,再通過徑向油孔流出到潤滑軸上各旋轉零部件。
但是當變速器工作的時候,內部軸不停高速旋轉,經集油盤導入軸中空油孔的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存在回流現象,僅有少部分潤滑油經徑向油孔流出參與實際潤滑,實際利用率低,存在大量浪費,并且只能滿足個別擋位(一般≤3個擋位)齒輪部位及周邊旋轉零件潤滑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六速前進擋汽車手動變速箱的軸潤滑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集油盤導入軸中空油孔的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存在回流現象,潤滑油實際利用率低,存在大量浪費,并且只能滿足個別擋位(一般≤3個擋位)齒輪部位及周邊旋轉零件潤滑需求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六速前進擋汽車手動變速箱的軸潤滑結構,包括潤滑軸和集油盤,所述潤滑軸的內部具有中空油孔,所述潤滑軸的側壁上具有第一出油孔、第二出油孔、第三出油孔、第四出油孔、第五出油孔和第六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五出油孔和所述第六出油孔分別與所述中空油孔連通,且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五出油孔和所述第六出油孔的內徑大小不同;
所述集油盤包括導管和集油盤本體,所述導管與所述集油盤本體固定連接,并套設在所述中空油孔的內部,且所述導管遠離所述集油盤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出油孔和所述第五出油孔的軸向延長線之間,所述中空油孔由第一中空油孔和第二中空油孔構成兩端式全中空結構,所述第一中空油孔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中空油孔的內徑,所述第一中空油孔與所述第二中空油孔的連接處形成防止潤滑油回流的擋油部。
其中,所述導管分別與所述第一中空油孔和所述第二中空油孔間隙配合,所述導管與所述第一中空油孔之間的間隙大于所述導管與所述第二中空油孔之間的間隙。
其中,所述擋油部呈臺階結構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五出油孔和所述第六出油孔分別沿所述第一中空油孔的徑向中心線從左至右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三出油孔、所述第四出油孔、所述第五出油孔和所述第六出油孔的內徑依次減小。
其中,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出油孔沿所述第一中空油孔的徑向中心線相對設置。
其中,所述第二出油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出油孔沿所述第一中空油孔的徑向中心線相對設置。
其中,所述第五出油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五出油孔沿所述第一中空油孔的徑向中心線相對設置。
其中,所述集油盤本體與所述導管為一體成型結構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5623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